资讯中心

各路玩家竞相跑步入场海水淡化进入深度博弈期

2018/8/22 9:58:39
61556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编辑:筱阳
关键词:海水淡化海水淡化设备
导读:宏观上空泛的经济效益如何由行业内的公司、资源型平台及跨界资本等多方共享分食,似乎还未有应用化和规模化的成熟稳定赛道。
  【中国环保在线 污水处理】由于近五年水资源在利用、净化和运维等方面条件成熟、屡获突破,已开始真正解决问题,切实创造经济效益。作为水处理基础较好的领域,海水淡化成为水资源回收利用为成熟的行业之一,对其商业化的期待也高。但海水淡化久违的暖春真的来了吗?
 
  海水淡化进入商业化的临界点了吗?
 
  “相比前两年,海水资源化利用有改观,很多水处理企业和资本开始知道海水淡化是怎么回事儿、有什么价值。但也存在诸如淡化成本高、供需侧响应不足、核心技术缺乏等问题,且这些困境在接下来的几年依旧存在。”一位业界资深人士坦言,海水淡化仍处在较为前期的阶段,需要五到八年才能形成比较成熟的产业。
 
  扎推海水淡化的原因之一在于,一些国内券商甚至预测,到2020年,海水淡化将在国内产生逾万亿元的产业带动效益。受海水淡化大的传统环保板块是污水处理、水处理设备、膜处理设备及反渗透技术应用。而在生态效益层面,海水淡化可提升水资源利用的成功率、为水生态环境质量提供开源节流、低碳循环等应用,预计海水淡化可带来令业界可期的降本价值。
 
  简单来说,切入海水淡化的公司类型有传统水处理综合服务商、IT巨头和一众创新企业,均需要兼顾专业和技术。但宏观上空泛的经济效益如何由行业内的公司、资源型平台及跨界资本等多方共享分食,似乎还未有应用化和规模化的成熟稳定赛道。多位业界人士均透露,尽管各家跑马圈地让市场一派欣欣向荣,海水淡化的商业化运营为时尚早,能够跑通商业闭环的模式凤毛麟角。
 
  即便以各路玩家扎堆的海水淡化来说,曾有舆论认为海水淡化在应用上仍未纳入正轨,还有很多问题不明朗,谁来买单?另一方面,“海水淡化是把水资源获取渠道扩大、节省资源。今年的产业链大的问题是核心技术资源不够或者分布不均衡,应该用海水淡化创新提供更多淡水资源,而不是盯着技术比较成熟、比较热闹的领域去做。”业界的担忧也正应和了海水淡化进一步落地的瓶颈,为解决这些问题,市面上的公司都在找寻不同的合作方式和主体,一片眼花缭乱。
 
  任何一个市场都将涵盖需求方、供应侧、价值单元和匹配机制等四大要素。就海水淡化而言,一个较完善的商业模式使需求方必须客观存在,供应方关键在于海水淡化服务商不能只有单一产品而是有一整套方案。价值单元则在于服务要遵从当前海水淡化规则,诚如淡化后的海水“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何定价?后是匹配机制,如何构建商业闭环,但这个过程很复杂。
 
  在投资和市场的压力之下,更多的跨界资本选择了更为复杂多元的模式运营,产业发展还位于非常早期的阶段。目前能够商业化落地的应用多以技术、产品过硬取胜。传统水处理企业如巴安水务、天壕环境、碧水源等投入海水淡化,优势来自于其核心技术科产生源源不断的综合效益,且多集中在膜处理装备制造类,加上净化技术和解决方案,可提升设备附加值,获得更大市场。
 
  从中获益不菲的翘楚优势是技术,从产业链的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来看,业内普遍认为,由于水资源回收利用、水净化技术的壁垒较高,往往需要较长期的高投入才能有高回报,因此老牌选手也往往偏向于布局底层。
 
  另一个方向是在细分领域寻找更多机会。业界分析普遍指出,诸如海水淡化设备只能靠下沉或巨额融资,这个赛道前景可期但竞争正逐步加剧。而在硬币的另一面,如反渗透技术应用、膜处理设备仍有很大机会,可挖掘的价值更大,与海水淡化、污水处理结合样本和技术壁垒会比前者更高。

热门评论

上一篇:退潮之后方见“裸泳者” 黑臭水治理加速逃离同质化

下一篇:2020年将迈入成熟期 家用净水器行业大势已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