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京津冀治气步入深水区专家解析雾霾成因与治理

2016/2/26 9:33:50
37062
来源:中国环境新闻
编辑:枫叶
关键词:废气处理设备有机废气处理设备大气污染防治
导读:《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发布以来,全国大部分城市的空气质量有了明显改善。
  【中国环保在线废气处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发布以来,全国大部分城市的空气质量有了明显改善。不久前,环保部部长陈吉宁表示,将统一重污染天气预警分级标准,推动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机制。京津冀地区重污染应对工作正逐步走入深水阶段。

  
  京津冀治气步入深水区 专家解析雾霾成因与治理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和元宵节,北京的空气质量好于往年。
  
  北京市环保局2月23日通报的数据显示,2016年除夕至正月十五,北京地区优良天数为11天,中重度污染天数为3天,PM10及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73微克/立方米和59微克/立方米,而2015年春节期间,PM10和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123微克/立方米和81微克/立方米,两项污染物的降幅分别达41%和27%。
  
  这样的改变只是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一个缩影。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发布以来,全国74个重点城市2015年空气质量相比2014年有了明显改善:全国达标城市数量增加3个;平均达标天数比例提高5.2个百分点,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提高9.6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下降14.1%,PM10平均浓度下降11.4%,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考核细颗粒物的六省市PM2.5平均浓度比2014年下降了10.4%。
  
  治理雾霾取得明显成效,但根治雾霾却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面对仍未彻底消散的雾霾,人们仍不禁要问:雾霾究竟是从哪来的?怎么才能赶走雾霾?
  
  带着这些问题,媒体人士参加了京津冀区域重污染天气应对学术交流会寻找答案。
  
  1雾霾从哪来?
  
  去年入冬以来连续发生几次重污染天气,呈现出PM2.5浓度高,雾霾持续长、范围广的特点,这反映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紧迫性、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
  
  “一是受不利的气象条件;二是采取的大气污染防控的措施在冬季采暖期表现出针对性不强、效果不理想;三是各地在应对重污染天气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存在经验不足、技术支撑不够的问题。”环境保护部总工程师赵英民在会上表示,此次成立的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联合研究顾问组与总体专家组集合了国内的大气领域的专家学者,将集成目前大气环境科学领域的新科研成果,为国家大气污染治理和重污染天气应对管理决策提供直接的科技支撑。“近年来,大气环境容量呈下降趋势,再加上冬季冷空气偏少,强度偏弱,同时城市化发展也使地面风速减小,与重污染密切相关的静稳天气天数呈上升趋势。”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院士徐祥德认为,从气象角度来看,近年来不断增强的厄尔尼诺现象所带来的不利气象条件,对雾霾的形成有非常明显的影响。
  
  而对于京津冀重污染天气的形成,经过综合来源解析结果表明,今冬京津冀地区重污染的主要贡献源依次为居民燃煤散烧、工业排放和机动车排放,“其中,居民燃煤散烧是近期北京及周边地区重污染主要的贡献源,在一次排放和二次转化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表示。
  
  对于这个观点,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主任张大伟给出了数据作为证明:“2015年11月—12月重污染期间,北京市PM2.5污染主要来自于燃煤、机动车等的一次排放和二次转化,地理上呈现由南向北浓度逐渐降低的梯度分布规律,京西南区域站年均浓度高,达到https://img56.hbzhan.com/3/20171017/636438568603607408561.jpg.4微克/立方米;京东北区域站年均浓度低,为53.2微克/立方米。同时,有机物和硫酸盐组分多次出现快速跃增,为PM2.5污染升高的主要贡献者;京津冀区域内各城市重污染具有良好的同步性,区域性污染特征明显;重污染期间,北京市红色预警措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重污染。”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贺克斌介绍,通过其“区域空气质量调控关键技术系统”对污染物输送进行的分析,发现有5条主要污染物输送路径影响北京。京津冀北部对本地污染的贡献占64%,其他区域贡献均不超过10%;京津冀中部对本地污染的贡献占53%,另外还明显受到北部的传输影响;而京津冀南部对本地污染的贡献只有45%,受中部和山东的影响明显。

热门评论

上一篇:VOCs排放企业的绿色制造 应对产业升级转型需求

下一篇:火电脱霾掀超低排放热潮 重资改造却陷治污恶循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