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土十条”数万亿规模仍未成型企业需谨慎对待

2016/3/4 14:07:33
52314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编辑:小晴
关键词:土壤修复设备土壤污染防治土十条
导读:有专家表示,“土十条”作为纲领性文件,只是起指导性作用。土壤修复产业要想迎来质变,还得期待土壤环境保护法的颁布。
  【中国环保在线 行业动态】目前,“土十条”文本内容已基本成熟,或将于年内由国务院发布实施。有相当一部分观点认为,“土十条”将有效推进土壤生态改观,并带动数十万亿级相关产业市场的扩张。然而,也有专家表示,“土十条”作为纲领性文件,只是起指导性作用。土壤修复产业要想迎来质变,还得期待土壤环境保护法的颁布。
  
  

“土十条”数万亿规模仍未成型 企业需谨慎对待
  
  环保部长将土壤污染防治称为战役,这样的说法并不夸张,因为我国的土壤污染现状确实“触目惊心”。
  
  2014年4月17日,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以下简称《公报》)。这份国家层面披露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更是高达19.4%。
  
  但更加让人忧虑的是,土壤污染的现状一直未能得到缓解。对于这一多年以来都未能解决的“顽疾”,政府寄希望于“土十条”这一剂猛药。
  
  据悉,目前,“土十条”已获国务院审核通过,内容包括把土壤污染分类进行监管治理和保护,投入治理资金的数量、治理的具体措施、争取到2020年土壤恶化情况得到遏制等。在2015年11月29日举办的第四届环境保护年会上,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唐珂透露表示,“土十条”即将推出。
  
  有相当一部分观点认为,“土十条”将有效推进土壤生态改观,并带动数十万亿级相关产业市场的扩张。
  
  然而,也有专家表示,“土十条”作为纲领性文件,只是起指导性作用。土壤修复产业要想迎来质变,还得期待土壤环境保护法的颁布。
  
  据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院长张益的分析,仅2015年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200亿元,而2016年有可能超过300亿元,未来我国土壤修复市场的规模应该会达到10万亿级别。中国环境修复产业联盟秘书长高胜达预测,“土十条”出台后这个市场至少有30%至50%的增长。
  
  环境保护部生态司司长庄国泰曾表示,与大气、水污染治理相比,我国土壤污染治理刚刚起步,总体差距较大。可一旦市场打开,其规模将远远大于大气和水污染的治理。据环保部通过运用通行模型,对“水十条”影响做的预测评估,土壤修复市场带动的投资规模超过5.7万亿元。
  
  中金公司研报称,从基本面来看,土壤修复市场空间过万亿,“十二五”需求远未爆发(年均空间仅约40-60亿元),投资约2万亿的“土十条”预计将于15年底前出台,政策刺激下,制约行业发展的商业模式问题有望缓解、“十三五”市场需求将加速释放。
  
  “土十条”给环保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众多企业都纷纷转型进军土壤修复市场,依靠自身优势去分得土壤修复市场上的一杯羹,其中不乏中联重科等大型企业。而“土十条”政策的出台,对于中国这个不太成熟的土壤修复市场又起到了怎么样的作用?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刘阳生教授说道:在土壤这块,场地修复这块走的比较急,目前主要是以房地产推动为主的推动模式。比如说去年在全国公开招投标的大概有20来亿国家的地方项目,都是以房地产推动为主的,将来很多场地找不到组织,或者农村土壤污染,我们这个“土十条”对行业引导作用很强,我们也在探讨土壤领域PPP的模式,但是这块的模式很难,不像水、大气、固废,因为水、大气、固废商业模式已经成型了,但是土壤是不成型的,土壤领域大部分都是挖,然后转移,然后进行填埋或者扔掉了,这里面有很多的问题。“土十条”主要引导和规范行业的发展,或者促进行业正规化发展的思路。
  
  可见,土壤修复市场的确是诱人的,而“土十条”的出台将对土壤修复市场起着规范性、约束性的作用,我们不仅要看到土壤修复市场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更要懂得遵守规律让土壤修复市场朝着更长远的方向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有业内人士指出数万亿元的规模现在看来仍未成型,企业仍需谨慎对待。
  
  中国环境修复产业联盟秘书处张旭辉表示,作为纲领性文件的“土十条”只是起指导性作用,不会为市场带来爆发性的增长。土壤修复产业要想迎来质变,还得期待土壤环境保护法的颁布。
  
  当下,土壤修复产业的项目集中度较高,只有少数成立早、规模大、运营好的企业承接了大部分项目,其他几百家企业的生意并不理想。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院长张益在去年的“2014(第八届)环境技术产业论坛”上指出,在未来五年,土壤修复市场将形成高集中度的业态,只有同时拥有先进的工艺技术和成套设备、强大的投融资能力与工程管理能力和良好的政府背景与灵活的内部机制的企业才能做大做强。
  
  “与矿区等地区的污染土壤修复不同,耕地修复有着特殊性,一亩耕地的修复可能需要花数十年才能实现成本的回收,不可能像场地修复后用于商用土地,从而快速实现成本的回收与盈利,这就导致社会资本不敢轻易投入。”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聂日明指出,在商业模式不明朗的情况下,数万亿元的预测,意义并不大。

热门评论

上一篇:土壤问题备受全国两会关注 修复治理市场将获益

下一篇:每年农业“渴掉”1500亿 九三学社中央四大策略助力节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