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堵环境监测黑洞 垂直管理成对症良药
- 2016/4/22 8:27:21
- 54594
-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 编辑:筱阳
- 关键词:环境监测垂直管理数据造假
封堵环境监测黑洞 垂直管理成对症良药
排水口“吐”着脏水,烟囱冒着黑烟,在线监测设备却显示达标排放。监测软件“动手脚”、空气样本作弊、人为设定污染上限……环境数据造假令百姓深恶痛绝。
2015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环保法明确对数据造假“明正典刑”。1年里2658起监测数据造假案例被环保部门“揪出”,17个省区市对发现的问题立案78起。
环境治理须有铁腕,唯有严守监测工作底线,才能确保数据真实准确。随着新环保法等一系列严法新规的实施,碧水蓝天的宜居环境将不仅仅是一张蓝图。
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1436个监测点位全部开展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实时发布PM2.5数据……2015年,一张发展中国家大的空气监测网建成。与此同时,减煤、压产能、控排放,各地纷纷出手防治污染源。
治污力度在加大,一些地方和企业却偏偏动起歪脑筋。准确的监测数据是正确实施环境治理决策的基础,环境监测数据造假是环保部门严厉打击的重点对象。2015年,全国共发现2658家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存在不正常运行、超标排放、弄虚作假等问题,17个省区市对发现的问题立案78起。
不难发现,“保证监测数据真实可靠是监测工作的底线,不能碰,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监测数据质量,确保数据真实准确。”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说。
弄虚作假花样多
环保部环境监察局局长邹首民对此指出,各地环境监测数据作假的现象屡见不鲜,企业造假手段花样翻新。从“偷排”转为“偷数字”,对在线监测数据动手脚,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2015年上半年,河南省环境监控中心通过调阅历史监控数据,发现信阳某轧钢实业有限公司焦炉烟囱二氧化硫自动监控数据长期稳定在20毫克/立方米。但现场人工监测发现实际数据为100—200毫克/立方米,检查前后自动监控数据差距较大。检查发现,该企业擅自拔出部分二氧化硫测量探头,使采样孔漏气,稀释排放污染物,人为干扰采样装置、降低测量数据,造成监控数据失真。
山东省环境监控中心同年3月通过数据审核发现,某矿业集团热电有限公司夜间烟气温度为87℃(湿法脱硫),白天为58℃,怀疑该企业夜间停运脱硫设施。检查人员对采样管路、工控机参数等进行排查,发现监测站房隔壁的房间内有矿泉水桶和氮气钢瓶,分别用于吸收和稀释采样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干扰了自动监测设备正常运行。
“企业监测数据造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作假手段达到污染物排放达标,以逃避监管。”环保部环境监察局督查组副组长刘伟介绍,监测数据造假有两种主要方式:软件作假和硬件作假,通常发生在样品采集阶段、分析测量阶段和数据传输阶段。
诚如,造假者故意拔出采样探头,断开采样系统与设备的连接,从探头导入脱硫后烟气等手段,使自动监测设备不能采集真实样品;通过在采样管上扎孔、通入氮气,将废水采样探头放入清洁水样等手段,对样品进行稀释;另外是在分析仪器上造假,自动设备分析仪上、下限被修改,使得实际监测结果与上传数据不一致。
“钢牙”要一咬到底
生态环境监测,即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同时还是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和发展趋势的重要手段。为此,环保部门以新环保法为依据,让法律的“钢牙”起到应有的作用,依法查处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典型案例,既让违法者感到了疼痛,又顺民心得民意,回应了社会诉求,彰显了治理污染的决心。
不过,要想彻底打击环境监测数据造假,靠一次两次集中整治还远远不够。一些毋庸回避的现实是,多年来,地方环境检测数据造假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就如同近年来发生的一些往沙漠里排污,或是往河流里排污一样,都是明知违法而为之。在这些企业造假行为的背后,都存在地方环保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不作为,甚至不排除主动配合造假以显示治污政绩。这种做法所毁掉的不仅仅是这几个监测技术人员、几个环境监测站长,甚至可能动摇全国环境监测数据的根本,破坏环保部门的公信力。
对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目前,国家已制定了严格的环保法,环保法真正要成为“长牙齿”的,而且是“长钢牙”的环保法,关键在严格执法和严格司法。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要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就得让环保的“钢牙”真正一咬到底,持之以恒地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监测数据造假行为。一方面,必须增加自上而下的数据抽检核对,并相应增强法律责任等层面的问责力度。环保部门不仅要关心企业的监测数据,更要确保数据的质量,对于监测数据的造假行为,必须及时发现并课以重罚。要让造假者因其造假行为付出的代价远远高于环保政绩可能带来的收益。
另一方面,要扩大环境监测的参与度,让环境监测数据亮在阳光下,让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进行全程监督,甚至有必要把企业排污口置于公众监督之下,人人都可随时检测,并与网上公布的数据相互印证,增加对造假者不敢为、不能为的威慑力。同时还要鼓励公众对企业数据举报、质疑、排查,形成强大的社会监督力量。只有严厉打击环境数据造假,进而打击一切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才能培养起企业乃至全社会的守法意识,预防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年内启动垂直管理试点
目前,环保部正积极推进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
垂直管理,即省级环保部门直接管理市(地)县的监测监察机构,承担其人员和工作经费,市(地)级环保局实行以省级环保厅(局)为主的双重管理体制。改革之后,县级环保局将不再单设,而是作为市(地)级环保局的派出机构。
根据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地方环保部门接受上级环保部门和当地政府的双重领导,尽管地方环保部门在业务上听命于上级环保部门,但在预算和人事上受当地政府的控制。在这样的制度安排下,环保监管在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博弈中通常处于劣势,很多地方政府为了经济发展,往往会对于污染企业“网开一面”。
“在地方上,一些污染大户同时也是利税大户。一旦出现环保方面的问题,政府就会干预环保执法,往往使环保执法决定沦为一纸空文。”一位环保专家说。
环保部行政体制与人事司副司长任勇坦言,垂直管理改革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只是机构隶属关系的调整,也将涉及地方政府层级间事权、政府相关工作部门间职能、环保系统内部职责运行关系等的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实行环保垂直管理并不意味着地方政府免责。任勇表示,垂直管理要把责任落实在地方,改革不能弱化地方政府属地责任,更不能出现地方党委政府履行环境质量改善主体责任有推卸、淡化的现象。
对此,多位环保领域专家认为,实行环保垂直管理有利于打破地方“保护圈”,更好地约束地方政府的行为,保证执法行为的公正性和执行力,提高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更为重要的是,这一职责的真正落实有赖于强有力的追责,需要明确地方政府监管责任,避免出现地方政府以环保执法体制的垂直管理改革为借口,推卸履行环境质量改善的主体责任。
(本文综合新华社、财经日报、长沙晚报、经济参考报)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