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借力精细化治理高原明珠重获新颜

2016/6/2 11:12:18
48712
来源:环保在线
编辑:筱阳
关键词:污水处理设备水处理滇池
导读:与以往规划目标和拟定措施相比,“十三五”滇池治理工作安排部署显示出理念鲜明、目标、措施的特点。
作为世界高原湖泊,滇池自上世纪60年代后水质下降,从高原明珠一度成为云南昆明的一块伤疤。2015年7月,来自北京的昆明市委书记程连元刚履新职,就把滇池治理纳入“一把手”工程。程连元认为通过科学治理,严格城市管理以及全民治理,降低社会发展对滇池的污染,提升滇池的承载能力。
 
滇池污染问题始于上世纪60年代的围湖造田,到了80年代,随着昆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大量工业、生活污水直排滇池,使其成为全国污染严重的湖泊之一。

治理工作从90年代开始,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湖体水质由重度富营养转变为中度富营养,基本达到滇池“十二五”规划水质目标。与此同时,迅速扩张的城市让滇池成为了昆明的“内湖”。如今,随着滇池水质企稳向好,昆明的母亲湖也开启了全新的篇章——从单纯的污染治理到治理与城市发展相联系的社会管理。“量水发展”倒逼城市产业布局和规划,已成为必然趋势。

如何看待滇池与新昆明发展的关系呢?有环保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新昆明”是一个“自然——社会”复合生态系统,而以滇池为主体的高原湖泊是昆明地区的基质景观。

科学治湖 稳步提升滇池水体水质
  
与以往规划目标和拟定措施相比,能体现今后五年治理工作实效的是“”,“十三五”滇池治理工作安排部署显示出理念鲜明、目标、措施的特点。

如何把滇池治理作为昆明市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试金石”?昆明市提出,要从抓湖水污染治理问题转变为抓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狠抓市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确保滇池水质稳步改善,环境质量大幅提升,推动滇池治理实现新的突破。

如何实现“到2020年,滇池水质主要指标达到IV类水标准”的目标?昆明市将坚持“技术上综合、管理上严格、治理上广泛”的思路,把滇池治理纳入城市治理体系,综合运用工程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控制等各种技术手段,统筹抓好污水管网配套、入湖河道整治、湖滨生态系统建设等工作,切实提高滇池治理的科学化水平,稳步提升滇池水体水质。

在推进的具体措施中力求更加,诚如配管网、治河道,把彻底截污治污作为滇池治理的根本措施,确保“不让一滴污水流入滇池”;建生态、增绿色,大限度地发挥滇池湖滨生态带在滇池治理和市域生态环境改善方面的重要作用,守住控制入湖污染负荷的后一道防线;转方式、调结构,坚持量水发展、以水定城,综合考虑滇池流域环境容量和承载能力。昆明市滇池治理工作从方向、目标、路径、支撑、进度等环节均已着手,将“十三五”目标任务分解为一步一步可以企及的台阶,勾勒出让百姓亲水近水,尽快实现滇池可以游泳的美好愿景。

实现流域水环境信息数字化
  
无独有偶的是,滇池治理的另一个创新成果,是突破了滇池流域水环境多元数据采集传输、融合共享及动态表征技术,构建了滇池流域水环境信息系统,实现了流域水环境信息数字化,为滇池流域水环境统一监管提供信息支持。

针对滇池流域水环境信息分散、采集重复、缺乏有效的数据传输通道等问题,课题组通过多项技术创新,完成了滇池流域不同来源的水环境数据信息的采集,实现了流域多元环境数据可靠传输和异构数据库无缝连接,以及分布异构数据源系统的流域各类多元数据采集与传输。

相关部门负责人指出,过去滇池水环境信息分散于多部门而形成数据孤岛、缺乏统一的环境信息共享平台,这是过去滇池环境管理中存在的又一个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昆明在整合滇池流域水环境多元数据基础上,建立了兼顾多个部门、多个单位安全性、时效性、操作灵活性和访问效率的异构数据交换系统,具备了环保、统计、国土等不同部门,多种类、多格式、多标准的水环境质量、水质自动监测、饮用水水源地、水污染源、蓝藻监测,以及各类涉滇基础数据的交换与共享的功能。

而针对水环境信息表征单一、不直观、信息利用程度低等问题,课题组研究采用在传统数据库基础上的融合空间信息仿真和模拟及表征技术,搭建流域水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的实时监控、入湖污染物总量动态监控、水环境质量预测预报,实现了水环境质量及污染源、水质预测预报等内容的动态展示,从而为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提供了可视化决策依据。

88个项目在路上

  基于此,昆明市在滇池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多项措施的实施及大量的资金投入使滇池水质年年得到改善,“十三五”期间,昆明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还将稳步推进。

多年来,云南省始终把滇池治理工作列为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大事来抓,作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工程推进,昆明市更是把滇池治理列为全市的“头等大事、头号工程”。

滇池水质经过持续的、多方面的治理措施之后,已从两年前的重度富营养转变为中度富营养。据悉,今年一季度,滇池全湖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轻度富营养,综合污染指数明显下降。据新资料显示,“十二五”期间,滇池营养状态指数下降了9.2%,主要污染指标氨氮下降72.8%、总磷下降56.9%、总氮下降46.8%,符合了国家环保部的考核标准。

2016年,滇池保护治理将要实施88个项目,跨年度实施62个项目,年度完成投资33亿元。其中,今年昆明市将要完成滇池7个外海湿地建设项目,分别为:海埂公园提升改造、盘龙江西岸入湖口湿地、盘龙江东岸入湖口湿地(星海半岛)、海东湿地三期、滇池西岸西华、观音山南湿地、观音山北湿地。此外,还将对35条主要入湖河道开展水质完善提升工作,特别要强化纳入国考的16条河道水质达标工作。

谈起生态文明和其他方面的体制改革,昆明市委改革办副主任李正兴指出,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周期性,但是有信心做好昆明的机制体制改革工作。

(本文综合中国新闻网、云南日报、中国环境报、春城晚报)

热门评论

上一篇:地下水终迎“体检报告” 铁腕治理成常态

下一篇:水处理携手PPP模式 将遭遇融资挑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