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消除黑臭水体需碰几重壁?

2016/6/13 8:20:44
52389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编辑:筱阳
关键词:水处理污水处理黑臭水体
导读:截至2016年2月16日,全国295座地级及以上城市中仅有77座城市没有发现黑臭水体,其余218座城市中,共排查出黑臭水体1861个。
  【中国环保在线 污水处理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含量过高时,在好氧微生物的作用下,有机物分解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使水体转化成缺氧或厌氧状态。在缺氧和厌氧条件下,有机物腐败、分解,产生氨、硫化氢、硫醇、硫醚、有机胺和有机酸等恶臭物质,致使水体变臭。如此,一泓清泉便演变成了黑臭水体。

  
  消除黑臭水体 需碰几重壁?
  
  城镇河流黑臭现象仍然十分严峻。
  
  来自日前召开的“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交流座谈会”上的公开消息称,目前我国城镇仍有约20%的污水直排和溢流。而按照“水十条”要求,2017年底,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污水要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需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城市黑臭水体要得到消除。
  
  这也就意味着,根除黑臭水体行动仍任重道远。因为城市河湖较为普遍的黑臭现象,不仅时刻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破坏了整体已经取得的水污染控制成果,且一到天热就容易影响居民日常生活。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水环境污染治理联合研究中心工程师钟晓红对此介绍说,这20%的污水包括水处理厂的溢流水、分散点源污水、雨污合流制面源污水等,而这背后的主要原因,就是受污水直排进入沟渠、河湖所导致,这“就像墨汁滴入清水,浓度太高,自然生态难以可持续性降解,由此滋生黑臭现象。”他说。
  
  黑臭水体成因与分级
  
  黑臭水体,即由于水体缺氧,有机物腐败而造成的,是有机污染的一种现象。水体黑臭是由于大量有机污染物进入水体,在好氧微生物的生化作用下,消耗了水体中大量的氧气,使水体转化成缺氧状态,致使厌氧细菌大量繁殖,导致有机物腐败、分解、发酵,转化为氨氮、腐殖质、硫化氢、甲烷和硫醇等发臭物质。
  
  此过程引起水体中耗氧速率大于复氧速率,造成缺氧环境,产生的有臭气体逸出水面进入大气,水中铁、锰等重金属被还原,与水中的硫形成硫化亚铁等化合物,形成大量吸附了FeS、MnS的带负电胶体的悬浮颗粒,使水体变黑、变臭。
  
  而城市人口增加和工业发展使得排入城市水体的污染物超过水体环境承受能力和自净能力,使水体污染,DO下降,水体发生厌氧现象,从而发生黑臭。水体污染影响水体生态,影响水中生物生存,使水生植被退化甚至灭绝,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大量消失,只有少量耐污种类存在。水体中食物链断裂,生态系统结构严重失衡,水体自净功能严重退化甚至丧失,从而导致水体黑臭速度加快。水体发生黑臭后,水体自净功能基本丧失,在污染物不停排入的情况下,水体愈发的显现黑臭,进入恶性循环阶段。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中对于城市黑臭水体给出了明确定义:城市黑臭水体是指城市建成区内,呈现令人不悦的颜色和(或)散发令人不适气味的水体的统称。黑臭水体具有几个特点:1.水体有机污染较严重,富营养化较为明显;2.颜色呈黑色或泛黑色,具有极差的感官体验;3.散发刺激的气味,引起人们的不愉快或厌恶;4.水体中DO较低,透明度较差,氨氮较高。
  
  逾七成城市存黑臭水体
  
  另据公开资料,截至2016年2月16日,全国295座地级及以上城市中仅有77座城市没有发现黑臭水体,其余218座城市中,共排查出黑臭水体1861个。
  
  住建部城市建设司巡视员张悦介绍,2015年8月开始,各地开展黑臭水体全面排查工作,已发现的黑臭水体中85.7%为河流。从地域分布来看,总体呈南多北少的趋势,南方地区占64.3%。从省份来看,60%的黑臭水体分布在广东、安徽、山东、湖南、湖北、河南、江苏等东南沿海、经济相对发达地区。
  
  据介绍,住建部将继续联合环保部每季度向全社会公布各地黑臭水体治理名单和治理完成情况,对已治理的黑臭水体实行销号制度。同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黑臭水体整治工作,以水质目标作为绩效考核和按效付费的依据。
  
  张悦指出,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广新的治污模式,形成治污的良性循环。对河道污染治理的工程进行招标,由市场主体有针对性地设计方案、施工运营。政府以终改善水质的效果为标准对其进行评估,更多承担监管作用。
  
  早在2015年8月,住建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制订了《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明确了黑臭水体的判别标准、技术要求、整治后评估办法等。在技术选择上,遵循“适用性、综合性、经济性、长效性和安全性”原则,控源截污技术、生态修复技术都得到应用和发展。
  
  诸多问题仍待解决

  
  事实上,城市水体污染如此之重,所涉范围如此之广,加上我国整治规划起步较晚,成功案例还比较少,仍存在诸多困难,要达到所设定的目标,顺利完成黑臭水体的整治也绝非易事。且目前仍存在下述几方面问题。
  
  重建设,轻运营。传统的河道水体治理项目多存在重建设、轻运营的现象,项目的关注点多放在了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及技术方案等方面,而对建成后的运营管理则缺少分析和规划,导致项目建成后因多种原因而不能维持长期良好的运营。
  
  资金缺口大。黑臭水体治理投资巨大,缺乏资金是较为普遍的问题。由于整治资金不足,导致有些地方仅完成部分河段整治,留下了无人理会的烂尾工程。
  
  缺乏系统性。一些地方将城市黑臭水体的治理连同一些其他相关度不高的项目“打包”承建,导致治理措施与水环境问题关联不密切,内在逻辑关系差,往往忽视水体治理的系统性。
  
  治理方法单一。护岸、筑坝、搞人造景观等是常见的“三板斧”,缺乏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到明确方案目标,后制定解决措施的逻辑顺序,而导致事倍功半,不尽人意。
  
  效果易反复。由于没有从长期效果的角度来考核工程,治理效果不能保持良好状态,投入了大量财力、人力、物力,终水体环境只能在初期的一段时间得到改善,而后复又恶化。
  
  配套管理制度不完善。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比较复杂,治理过程中,以及治理后需要相关部门良好的管理。而在许多中小城市,水体治理项目缺少配套管理制度,各部门仅关注责任范围内的问题,缺少与其他部门的协同,缺乏整体考虑。
  
  但不可否认的是,即使作为“水十条”中难度大的任务之一,尚存诸多难题急需破局,但是在公众需求,政策扶持的时代背景下,黑臭水体消除早已箭在弦上。
  
  (本文综合21世纪经济报道、新华网、水工业市场杂志、点绿科技)

热门评论

上一篇:污泥处理不能全靠市场 资源化利用还需时日

下一篇:农村污水处理工艺设备留白 1400亿蛋糕待群雄分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