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三年速成香饽饽细说绿色海绵“痛点”

2016/6/22 8:23:00
52824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编辑:筱阳
关键词:海绵城市水处理污水处理设备
导读:如果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对雨水收放自如,那么“下雨天到某某市来看海”的城市内涝现象或许会慢慢消失。
  【中国环保在线 行业动态】如果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对雨水收放自如,那么“下雨天到某某市来看海”的城市内涝现象或许会慢慢消失。为此,中国开始推行海绵城市战略。顾名思义,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三年速成香饽饽 细说绿色海绵“痛点”
  
  海绵城市试点进入第二年,首批16城正等待中期考核。
  
  2016年4月22日,经过严格的竞争性评审,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名单公布,北京、上海、天津、福州等14座城市入围。至此,全国已有30座城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国家试点。
  
  这距离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工作启动恰好一年。去年4月,在由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联合开展的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评审中,济南、武汉、常德等16座城市终胜出,先行获得国家财政亿元支持,探路海绵城市建设。过去一年,这些城市一方面按照中央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规范性文件,紧锣密鼓地开展城市规划、制度体系、海绵体项目建设等“规定性动作”;另一方面,也在因地制宜地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海绵城市建设路径。
  
  得益于中央财政的“给力”支持,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短期内呈现出快速推进、大规模铺开之势,但多位专家和地方规划者表示,强力推进之下,不可避免地在顶层设计、项目施工、社会资本参与等方面显现出一些问题和困惑,需要在后续探索中加以改进。
  
  试点申报热潮
  
  从2015年开始,国务院先后开放两批海绵城市试点,进入试点的城市,可以获得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补贴,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连补3年。
  
  从批试点开始,城市竞争就十分激烈。据住建部统计,当时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130多个制定了海绵城市建设方案,江苏、安徽、辽宁等省还印发了指导意见,要求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终,34个城市进入初选名单,仅迁安、白城、镇江、嘉兴、重庆等16个城市列入海绵城市试点名单。
  
  然而,就在批试点公布一年后,今年4月底,第二批海绵城市试点再次增加了14个城市。与批试点不同,第二批试点城市囊括了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根据政策要求,竞争性审核中,在满足硬性条件的基础上,各个城市在海绵城市建设上总体思路是否清晰、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项目可行性以及投融资模式上的创新性终决定了哪些城市能成为试点城市。
  
  “穷,很需要中央资金。”上述人士坦言,除了来自中央的驱动力,海绵城市本身可以改善城市的方方面面,但地方没有足够的资金,因此希望申报以取得中央资金的扶持。“海绵城市契合现在国内城市发展的新阶段,是社会和老百姓的自然需求。”业内人士刘世坚说,要有高楼、宽阔马路的阶段已经过去了,现在人们更注重城市的生活品质,不希望一下雨就发大水,连地铁也坐不了。
  
  三大“软肋”在哪
  
  事实上,有着美好生态愿景与巨大市场蛋糕的诱惑,全国兴起海绵城市建设热潮实属正常。然而业内专家提醒,在热潮之下,海绵城市建设还需冷思考。
  
  首先是“脑筋跟不上”。近期,各方在讨论时有个“大公约数”——建设海绵城市首先要扭转观念。相对而言,传统城市建设模式重视路面硬化,每遇大雨,往往依靠管渠、站等“灰色设施”排水,追求“快速排净”和“末端集中控制”,这易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
  
  而海绵城市建设则更重弹性吸蓄,强调优先运用草沟、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等“绿色设施”排水,讲求“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终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
  
  其次是“有时很差钱”。住建部门的估算显示,海绵城市建设投资空间巨大——每平方公里约1亿元—1.5亿元。蛋糕虽好,却要一口一口地吃。客观地讲,海绵城市建设投资规模大、周期长,想要吸引社会资本有效参与,科学完善的利益补偿和回报机制就须跟上。
  
  此外是“难于一盘棋”。海绵城市的“整体性”特征很突出。一位学者说得好,“雨不按行政区划降,河不按管理条块流,但在‘九龙治水’管理体制下,每个部门都从自己专业和利益出发,不交流、不合作、各扯一摊。”发展中的尴尬,强烈折射出“一盘棋”的特殊重要性。天上、地表、地下的水务管理一体化,规划、市政、道路、园林的部门有效组合拳,时时考验着海绵城市。
  
  热潮之下更需冷思考
  
  北京建筑大学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车伍对此认为,海绵城市建设的热潮为行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与挑战,更面临着诸多有待探讨的现实问题。“海绵城市建设的符号和愿景很好,但是大家如果认识不到问题的实质,并且不能踏踏实实地将其解决,海绵城市建设可能会半途而废。”
  
  “这次的海绵城市建设有些‘急’,很紧迫。”车伍说道。在试点城市数量上,初步的想法只有六七个城市,但是后仅申报城市就有上百个,终确定了16个。按照财政部补助数额也从当初的50多亿元增加到了200亿元左右。
  
  不仅如此,三年的建设时间在他看来也有些短,期间工程检测验收可能就需要将近一年的时间。“海绵城市建设是非常好的事情,但发展时间这么短,这么复杂的事情,需要大家共同科学的认识,把步子迈得更稳,把问题减到小。”
  
  车伍表示,我国城市发展速度较快且人口密集,而对于土地的开发也有些过度,“城市的规模像摊大饼一样的发展”对于自然破坏的强度也更大,因此修复就更难,代价更大。他认为,建设海绵城市首先要避免几个误区,如“只重视地下不重视地上”、“只重视灰色不重视绿色”或“只重视绿色不重视灰色”。他认为,海绵城市建设首先应做好全局战略规划,应从法律体系、财税政策、管理机制、技术与产业体系、人才培养、公众参与等环节综合考虑实施。
  
  而PPP模式是否适用也为业内人士质疑。某水处理企业负责人表示,海绵城市的很多建设,受益的是大众,但市场主体直接得到的收益很少,因此企业的积极性不高。即便有启动资金,但之后的配套资金筹集也将比较困难。
  
  (参考资料:民生周刊、经济参考报、中国经济导报、南方周末)

热门评论

上一篇:土壤江湖风云变幻 群雄竞相抢食“土十条”

下一篇:水气土各“司”其职 精细背后环保谋篇新格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