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暴雨倒逼城市“新生” 绿色海绵难算经济账
- 2016/7/8 9:30:02
- 50928
-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 编辑:筱阳
- 关键词:污水处理海绵城市南方暴雨
多地暴雨倒逼城市“新生” 绿色海绵难算经济账
海绵城市试点进入第二年,首批16城正等待中期考核。
4月22日,经过严格的竞争性评审,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名单公布,北京、上海、天津、福州等14座城市入围。至此,全国已有30座城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国家试点。这距离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工作启动恰好一年。2015年4月,在由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联合开展的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评审中,济南、武汉、常德等16座城市终胜出,先行获得国家财政亿元支持,探路海绵城市建设。
中期验收目前还未启动,16座试点城市的建设工程正加紧推进。“目前的成果主要反映在项目开工率和投资率方面,至于雨水径流控制率这一指标,需要全部工程完工后才能测算出来。”山东省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发展规划处处长田戎指出。过去一年,这些城市一方面按照中央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规范性文件,紧锣密鼓地开展城市规划、制度体系、海绵体项目建设等“规定性动作”;另一方面,也在因地制宜地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海绵城市建设路径。
得益于中央财政的“给力”支持,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短期内呈现出快速推进、大规模铺开之势,但多位专家和地方规划者表示,强力推进之下,不可避免地在顶层设计、项目施工、社会资本参与等方面显现出一些问题和困惑,需要在后续探索中加以改进。
南方多地暴雨持续
经历一夜暴雨,江城武汉迎来此番雨季的猛烈考验。
2016年7月6日,根据武汉市防办当天上午十点半发布的消息,武汉全市中心城区加东湖高新区一共出现了约150处渍水点。暴雨导致全城停课,企业调休,上百条公交线、长途客运线停运,部分地铁站停止运行。湖北全省也未能幸免此次洪灾。根据新消息,6月30日以来的强降雨已造成湖北省17个市、80个县超过一千万人受灾,死亡47人,直接经济损失158亿元。
除了湖北受灾严重外,南方其他省份也不同程度因暴雨受到严重影响。来自近日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的公开消息称,由于连续降雨,太湖及河网水位快速上涨。1日8时太湖水位达到4.35米,位列1954年以来历史同期第3位。受大面积暴雨影响,京九、京广、川黔铁路部分地区出现严重水害,不少旅客列车晚点;南铁停运管内7月2日始发的7趟旅客列车。
河堤滑坡、塘坝滑坡、大面积山体滑坡、高速公路滑坡、城市内涝……伴随新一轮强降雨的来袭,张家界、常德等地成为洪涝灾害的重灾区。
值此背景,“海绵城市”的概念再次被许多人提及。事实上,自2015年以来,中央部委已多次发文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目前财政部、住建部和水利部已公布两批海绵城市试点,总共有30个城市进入名单。而近日出现的强降雨以及随之而来城市内涝,或将倒逼海绵城市建设提速。
理念相反的防涝措施
7月2日,一场130毫米雨量的降雨袭击了湖南省常德市,造成多处路段内涝积水,城区交通混乱。而就在一年前,常德市刚刚成为国内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同样在此轮强降雨中发生内涝的海绵城市试点并不止常德一地。“在成为海绵城市试点前,常德市走的是大规模开发、路面硬化的城市建设老路。”反城乡硬化运动发起人刘波介绍说。
“中国是季风性降雨,每天达200至300毫米的降雨,这些降水不可能通过管道解决,这是不可持续的。”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研究院院长俞孔坚认为。除了构建排水管网、堤坝的工程思维,俞孔坚还认为,分割的政府管理体制也导致了水问题,“水系统被分割得支离破碎:水和土分离、水和城市分离、排水和给水分离、防洪和抗旱分离。”
6月20日,江西省鄱阳县滨田水库泄洪道河堤因昌江洪峰通过,水位急剧上升,向阳圩堤出现宽100米左右的溃口。“在此之前,鄱阳县所属的上饶市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水利建设,兴修水利工程,加高加固堤坝,但这些并非海绵城市理念,”刘波认为,“海绵城市理念首先是将洪水资源化,而传统水利设施是以工程化抗洪”。传统的人才理念、产业支撑已无法满足新的需求。“以往强调快排的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注重水平方向设计,而对海绵城市需要的竖向设计经验不足。”刘波说。
2015年8月,武汉市入围海绵城市试点后举行的培训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建议武汉市打造地下深隧储水系统,也即在地下45米处建设容量为数十万甚至超过百万立方米的大型蓄水池。但至今解决方案仍未出台。上述北京的城市应急管理专家介绍,海绵城市就是要反思和扭转“灰色设施”的理念。“但有些城市仍旧是把市政道路、管网等灰色设施建设‘包装’成海绵城市。”刘波说。
尚面临巨额资金缺口
值得注意的是,住建部部长陈政高去年曾表示,据估算,海绵城市建设投资成本约为每平方公里1亿元—1.5亿元。巨额的资金投入也为海绵城市建设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北京海绵城市控股董事长李国栋就曾提及,国内一个试点地区完成项目招标后却4个月无法进场,原因就在于没有准备好资本金。
为支持海绵城市建设,中央财政也拿出了“真金白银”。对于入选试点的城市,中央财政专项奖补标准为: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三年建设期的中央补助资金只有十几亿元,但很多试点城市提出的建设规模都是百亿以上,而且目前地方政府主要的融资模式是通过地方投资平台借债,这导致本应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海绵城市建设,却附带了地方政府债务的色彩。
业界资深人士金永祥也明确指出,“许多西方国家地下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占整个城市建设的50%以上,而我国目前在地下设施建设上的投入还明显不足。”在中央补助的资金与海绵城市项目资金需求缺口较大的背景下,通过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成为打破僵局的一个选择。
某券商的一项研报认为,保守估计,到2020年海绵城市累计投资规模有望达到1.9万亿元,到2030年有望达到7.6万亿元。面对万亿级别的投资,政府加大海绵城市财政补贴,但主要是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2016年将是海绵城市加速推进的一年,内涝危机频现将催生建设海绵城市的迫切需求,政策和试点不断超预期反映国家层面的坚定态度,有望爆发一波海绵城市的投资热潮。
另外,在证券分析师徐曼看来,针对海绵城市领域,可以把握园林、生态修复,管道及渗水材料,市政工程及污水处理,以及水文灾害监测等4个领域的投资机会。
(参考资料:民生周刊、21世纪经济报道、每日经济新闻、经济参考报、南方周末)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