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40亿再战看海套路武汉海绵何时能转正

2016/7/15 8:25:06
52075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编辑:筱阳
关键词:武汉污水处理设备海绵城市
导读:伴随着洪水汹涌而来的,还有“舆情洪峰”,“武汉,告急!”等标题刷爆朋友圈,更让舆情伴着雨情沸腾。
  【中国环保在线 地方新闻】令许多人不解的是,武汉在2013年通过《武汉市中心城区排水设施建设三年攻坚行动计划》,打算投资129.85亿元改造、完善市内排水系统,告别“看海模式”。去年,武汉还被列为全国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然而,近日武汉再成,此事引发了网络质疑,网友直呼公开百亿水利投资都花在哪。

  
  40亿再战看海套路 武汉海绵何时能转正
  
  2016年入夏以来,湖北省武汉市连遭暴雨袭击,7月5日至6日晨的特大暴雨,终于成了压垮武汉的后一根稻草,道路、涵洞、隧道、地铁站等百余处设施被淹,交通瘫痪,75万人受灾。
  
  伴随着洪水汹涌而来的,还有“舆情洪峰”,“武汉,告急!”等标题刷爆朋友圈,湖北籍女大学生致信武汉市政府,质疑近130亿元的防汛投资去向,更让舆情伴着雨情沸腾。面对社会的各种质疑,武汉市水务局表示,武汉地势低排水差、暴雨频发、排水系统建设标准偏低。
  
  而国内某媒体将武汉内涝的原因归结为“城市飞速扩张填埋了土地原有血脉,却没能长出新系统。”数据显示,武汉城区面积由1982年的173平方公里,增加到2012年的520平方公里。多年淤浅沉积、围湖垦殖、填湖盖楼致近30年来武汉湖泊面积减少228.9平方千米,50年来近100个湖泊“蒸发”。
  
  “作为‘百湖之城’的武汉曾有127个湖,现在填埋的只剩30多个。暴雨过后,雨水无处可去,形成菏泽之城是必然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镇水务分院资源能源所所长王家卓如是说道。
  
  40个东湖水浇了个“透心凉”
  
  从6月30日开始本轮降雨把武汉市淋了一个“透心凉”。天空不是在四处“浇花”,而是好像直接往下“泼水”。来自媒体的报道消息称,从6月30日20时开始至7月6日10时,武汉国家基本气象站记录的本轮强降雨已累计降下560.5毫米。这场降雨突破了武汉自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周持续性降水量大值。
  
  武汉的气象新闻习惯用“下了几个东湖”来形容当地的雨量。如果把武汉站记录的560.5毫米降雨量乘以武汉的土地面积(按8494平方公里计算)得到总雨水量,然后再除以东湖的大水容量(约1.2亿立方米),本次武汉一周累计降雨量,相当于下了约40个东湖的水体体积。作为曾经全国大的城中湖,一个东湖的大水容量相当于8个西湖(约1429万立方米)。
  
  这么大量的水在短短几天之内降落到地面,在短时难以排出的情况下,积水成了这几日关于武汉消息密集的一个词汇。由于持续降雨,武汉市区多个小区渍水严重。在武汉市汉南区一小区的别墅区,车辆道路积水没过膝盖,小区业主出行受阻。一位业主甚至坐在一匹黑马背上淌水前行,而小区旁的马影河河水已漫上岸。
  
  为了不让下游城市既防外洪、又战内涝,7月6日和7日上午,长江防总连续下达了两道调度令,让三峡水库出库流量由31000立方米每秒减小至25000立方米每秒后,继续减小至20000立方米每秒,进一步缓解下游地区的防汛压力,也为下游排涝留出空间。尽管如此,在7月7日天气转晴之前,武汉城区的渍水仍然较为严重。
  
  40多亿元投资前后
  
  而武汉上一次出现如此大规模内涝,还要追溯到2011年。当年6月和8月的三场暴雨,导致武汉市中心交通几度中断,湖北省委大院积水严重。武汉网友将那次严重的城市内涝戏谑为“夏天请到武汉看海”。这句玩笑话成为武汉市水务局的“紧箍咒”,包括副局长在内的四名武汉市水务局官员被问责。
  
  问责同样成为武汉市水务局开展工作的“利好”,那些过去启动多年但因得不到资金、政策支持的排水设施项目,开始获得武汉市层面重视。2013年,武汉市水务局启动《武汉市中心城区排水设施建设三年攻坚行动计划》,准备通过3年努力,投资130亿元,系统完善排水体系、整体提高排水能力,中心城区城市功能基本不受渍水影响。
  
  此前的130亿元承诺是否兑现,成为舆论关注焦点。武汉市水务局回应,这130亿元当中,仅投资了40多亿元,尚未将武汉市的排水能力提升至日降雨200毫米。来自当地媒体的报道消息称,这40多亿元的投资集中于中心城区,主要完成罗家路二期、常青路二期、禁口明渠、罗家港明渠整治、后湖三期、汉钢西等170余个排水项目。
  
  不过,“7月5日那天,(积)水眼看就要淹过门槛,但直到雨停,水都没有进屋。”罗家路系武汉市水务局重点投资的区域之一,该片区一位居民介绍,在降雨渐小之后,积水也慢慢退去。而诸如武昌徐东地区、东沙湖地区、汉阳汉钢等得到武汉市水务局投资关照的地区,排水能力同样得到改善。
  
  武汉汤逊湖水系的光谷金融港和南湖水系的雄楚大道一带却出现了雨后一周都未能退去的积水。“这两个地区排水项目的投资力度也有待提高。尤其是金融港片区,集中了那么多金融机构,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又那么大,为什么不多花点钱改善一下排水设施?”这位水利专家反问。
  
  “年年看海”如何终结?
  
  事实上,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没有一座城市像武汉这样,与长江的关系亲密无间;也没有一座城市像武汉这样,与长江的斗争不休不止。那么,该如何努力让武汉成为一个不渍水的样本城市?
  
  “武汉解决渍水问题既要重治标的办法,更要重治本的办法。治标在短时间内有效,诚如将水向外进行抽排。治本则需要从观念、制度还有行动上进行长期努力,并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武汉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光认为,建设“海绵城市”就是一个很好的治本发展路径。
  
  湖北省过境水很多,但水资源分布并不均衡。海绵城市大的特点,就是尽可能将水留在原地吸收存贮,而非简单排放异地,然后在需要时释放出来进行资源化利用。
  
  不过,湖北社科院长江经济研究所所长彭智敏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遇到这样大的暴雨,海绵城市建设也难以招架。不过,这是城市的发展方向,能涵养水源,缓解‘热岛效应’。”他认为,对于一座城市而言,不仅要在地上盖摩天高楼,也要在地下建有与之相应的排水系统。“要面子和里子兼具,对海绵工程、雨污分流工程、排渍水工程等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投资。”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绿地、湿地、湖泊面积正逐渐“缩水”,地面硬化程度越来越高。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海绵城市”专家俞孔坚曾在“一席”分享自己对地面硬化的观点:“我们把大江大河全部裹上水泥,用无度的水利工程来试图防范我们的水患。但水患越来越严重,裹掉了大自然的那双脚,江河自己不能调节雨涝。”
  
  “在中心城区,很难看到大面积的泥土地,取而代之的是各种街道、高楼。”李光回忆称,学生时代,校园里大多是石子路面或者泥土路,现在全部硬化成为沥青路面、水泥路面。其实,在城市规划中,不可忽视绿地、砂石地面吸收雨水的作用,应尽量减少地面硬化面积。
  
  (参考资料:财经日报、中国网、腾讯财经、中国经营报)

热门评论

上一篇:上海下发2016节能减排资金安排 计划下达132亿

下一篇:深谙节水之义践行垃圾分类 南海守礁战士这样护生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