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人均水资源增近5成14亿方南水润泽首都

2016/7/20 15:56:24
53138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编辑:筱阳
关键词:南水北调污水处理设备北京
导读:截至目前,南水北调工程已调水14亿立方米进京,供北京1100万人口用水,首都人均水资源增加近五成。
  【中国环保在线 地方新闻】按照“调得进、用得上,确保安全”的要求,北京市制定了“喝、存、补”利用原则,大限度利用“南水”,努力把好水用在“刀刃上”,做到优水优用。截至目前,南水北调工程已调水14亿立方米进京,供北京1100万人口用水,首都人均水资源增加近五成。

  
  人均水资源增近5成 14亿方南水润泽首都
  
  北京市科委等部门日前透露,在技术创新系列政策推动下,南水北调工程进展顺利。截至目前,南水北调工程已调水14亿立方米进京,供北京1100万人口用水,首都人均水资源增加近五成。
  
  在《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7年)》专项进展发布会上,北京市科委与北京市水务局、北京市南水北调办等部门透露,该计划持续聚焦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等科技需求,完成从城外来水风险防控、城内输配水调度保障、科学补水用水等系统性科技支撑。
  
  事实上,早在2014年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通水,南水正式进京。北京市南水北调办副巡视员蒋春芹透露,一年半的时间,从丹江口水库已安全调水进京超14亿立方米,供给北京1100万人口用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增加近五成,极大缓解了首都水资源紧缺状况,同时增加水面面积550公顷,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
  
  “北京的地下水长期处于超采状态,南水进京使得北京地下水多年来存在的下降趋势得到缓解,局部地区已有水位回升的迹象。”蒋春芹进而介绍说,南水有效缓冲了密云水库的用水压力,蓄水量得以回升到10亿立方米以上。此外,南水进京,城市河湖得以有效补充清水,中心城区的河湖水质普遍达到了三类水的标准。
  
  在北京市南水北调团城湖管理处泵站管理所所长王硕看来,南水北调的来水,主要有“喝、存、补”三个用途,其中喝就是被输入自来水厂作为饮用水;存就是增加北京几个主要水库蓄水量,提高北京市水资源战略储备;补就是补充地下水资源。从团城湖来的水资源,就是这样源源不断地输入到十三陵水库、怀柔水库、密云水库以及补充到北京的地下水源当中。
  
  同时,北京亦通过技术创新提升节水效率。北京研发“以气代水、以废代清”等新型低成本水资源化代替技术。北京市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包括南水北调在内,污水处理与再生水利用、固体废弃物处理、城市矿产开发、优良种植资源繁育等方面,均为该行动计划中“首都生态环境建设与环保产业发展”专项聚焦的技术创新领域。北京市计划到2017年,形成20项相关领域重大创新成果,实现重大园林绿化工程良种使用率、区域生态承载能力等关键指标的提升。
  
  在城市节水方面,北京市研发一批“以气代水、以废代清”等新型低成本水资源化代替技术,同时,开展节水型单位建设和试点示范,提高用水效率。“十二五”末,北京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十一五”时期末下降超过30%。雨水利用工程综合利用能力达到6366万立方米;2015年利用再生水9.5亿立方米,约占全市用水总量的25%。
  
  此外,北京市抓住全国水环境大规模治理的机遇,支持企业“走出去”。目前,北京市年收入亿元以上的水处理企业约60家,水处理行业总规模超过400亿元,在海淀区和昌平区形成产业聚集,形成涵盖技术研发、设备生产制造、再生水厂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投融资等多个环节的完整产业链条。纤维转盘过滤技术、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红菌”脱氮技术、MBR等20余项技术,在全市14个污水处理厂应用,累积处理能力约280万吨/天。
  
  而在完善城市资源回收体系上,北京打造了物联网智能回收系统,形成废旧家电、手机、饮料瓶等的智能回收、自动拆解的技术体系。每年可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240万台,安全回收饮料瓶1600多万个,服务覆盖100万人口以上。
  
  北京市科委副主任张光连介绍,“十三五”末,北京市环保产业产值将达到2500亿元。下一步,北京将围绕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着力建设的和谐宜居之都,全力打造生态建设示范城,超前部署下一代的水处理、固废处理等技术,实现相关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同时,推动节能环保技术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应用,打造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实验区。
  
  (参考资料:新华社、中国经济网、人民网、京华时报)

热门评论

上一篇:全国15省市晒超低排放半年成绩单

下一篇:土壤立法打响“破冰”之战 “湖北样本”先声夺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