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环保“出海”冰火两重天持续飙涨背后隐忧凸显

2016/7/28 15:22:49
53204
来源:环保在线
编辑:筱阳
关键词:环保海外并购走出去
导读:面对从“蓝海”变成了“红海”的行业现状,大多环保企业的发展战略不谋而合:“出海”。然而,“走出去”真的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程吗?
聚焦时事要闻,追踪环保动态,关注现场,《环保视野》为您一网打尽每日新环保快讯。

一向偏僻冷门的环保产业,终于迎来了政策蛋糕。不过,与其接踵而至的还有众多抢食者。

连续两年,《政府工作报告》都指出,要把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我国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据公开资料,2015年的环保并购案例约120起,涉及交易金额超过400亿元。大批资本涌入,在规模有限的市场上跑马圈地,导致的结果就是价格战。业内人士疾呼,环保产业已由“蓝海”变成了“红海”,正在进入恶性循环状态。

究于这样的投资环境,一些深耕行业多年的大佬早早地就把目光瞄向了新的领域。“关注国内的空白领域,还是走出去,这个问题很难有标准答案,重要的是企业一定要善于学习,敢于拥抱变化,及时作出调整,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商业的丛林法则。”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会长赵笠钧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道。

面对如是行业现状,大多环保企业的发展战略不谋而合:“出海”。然而,“走出去”真的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程吗?

从产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在2015年开始大量海外并购前,环保企业走向海外的主要方式是传统的产品输出。

“通过对2014年环保企业上市公司年度报告进行汇总分析,全年66家上市公司(因对环保企业界定不同,或有不同的统计数量)中,有26家的利润表已经显示有海外营业收入计入(上文数据仅指海外投资并购,而此处的26家包含了产品输出等一切获取海外收入的方式)。其中开能环保的海外营业收入占总营业收入比重更是达到了43.13%。”业界资深人士史方标分析道。

然而,26家中有23家的海外营业收入占比都不足15%,且境外收入的毛利率并没有明显高于境内收入毛利率。“海外业务勉强算是一个潮流,但该潮流的力度和持续度都很一般。对大多数公司而言,海外营收都处于‘鸡肋’的地位,这部分收益的重要程度比较有限。”史方标表示,“产品输出虽然是大部分环保企业获取海外营收的方式,但随着一部分本土企业资金和业务实力的崛起,海外并购成为了越来越热门的选择。”

对于近一年环保海外并购数量增长的原因,云南水务总经理于龙这样分析道:“‘一带一路’的政策红利,为企业进行海外拓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同时中国环保企业所具有的技术、资金和管理优势,提升了海外并购和海外项目拓展的竞争能力。”

另外,非环保企业的天保重装亦出资6240万美元收购了美国圣骑士公司80%的股权,用以实现其环保发展战略。“对于标的来说,国内的环保企业要价比较高,且现金流也不是很好,还要持续投入。而国外标的则相反,现金流很好,自身造血机能也很好,海外环保市场也比较成熟。所以化战略是我们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天保重装董事会秘书王培勇如是说。

海外并购一季度超百亿
  
无独有偶,在此前的媒体见面会上,赵笠钧便介绍说,“近连我都开始英语了,我现在每天早晨7点钟来,花一小时要学英语。”而与之相对应的是,相较于2015年,置身于“十三五”元年的环保企业更加热衷于海外并购。根据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的统计,仅一季度,环保领域就开展了6起对外收购,总额达128亿元,是2015年海外并购总额的两倍多。

显然,通过对发达国家一些发展较好的环保技术或运营企业的并购,从而提升企业自身能力,对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积极意义。而中国今天有大的环境市场,也有复杂的环境问题。同样的也催生了中国在环境解决方案上具有优势的公司。

除了通过对发达国家先进环保企业的并购外,借助“一带一路”等国家发展战略,环保企业亦加快对上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市场拓展,成为走出去新的领域,尤其是在国内污水处理、垃圾焚烧等项目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当下,走出去对于很多环保企业而言或许是新的选择。

“2015年我们走出去也是跟一些央企一起走出去。我们现在跟一些中资企业合作的海外项目,目前我们已经盈到的项目,超过5亿元人民币的项目。”赵笠钧说,随着上对环保关注的提高,中资企业去海外投资时的环境要求也加大,大企业在海外投资过程中同样有与环保企业合作的意愿。从另一个方面看,近年来被称为“野蛮人”的大型企业对环保领域的跨界并购步伐加快,也凸显了环保的要求在加强,环保越来越受重视。

  “走出去”怕啥?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有条件并有意愿“走出去”时,我国环保企业亦会遇到多重壁垒。那么,环保企业在扬帆远航中怕的是什么?

对海外市场没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诚如当地的建设标准和排放标准,在投标之前就必须有相当详细的了解,否则将会直接影响报价,进而影响投标的结果。另外一个需要了解的则是税收等问题,以EPC项目为例,在境外开展EPC总包项目不管以何种形式的主体来签约,由于跨国所得的必然存在,一定会产生双重征税问题。利用税收协定获得税收抵免,可以有效降低“走出去”企业税收成本。

没有选择强有力的地方合作伙伴。发展海外投资事业,至关重要的是选择好合作伙伴,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决策失误,项目本身就先天不足,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命运。对于环保企业而言,当地合作伙伴的类型包括设计方、供货商等。而由于项目的特点,能否按期完成标的项目对于整个利润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项目的建设怕拖期。

缺乏同海外市场对接的渠道和桥梁。如果能够协同的海外市场对接渠道一同“走出去”,则会使整个过程更为。而这座海外市场对接平台首先应该体现的一个作用是沟通平台,其次才是操作服务平台。平台应有的信息系统为了解具体情况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咨询系统为合作方提供各类政策、法律、物业操作等方面的建议;运营系统是为双方合作提供沟通、谈判、设计项目合作方式;监督系统是降低风险、协商各类矛盾。

化人才缺失。随着环保产业规模不断拓展,产业结构、技术和产品结构逐步优化升级,无论政府、企业还是创业都需要环保人才。据某环保企业上市公司负责人透露,法律人才、税务人才和造价人才是环保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尤其觉得必不可少的几方面人才,没有这几方面的人才很难说走的很顺畅。

出海要的是什么?
  
目前,我国环保企业“走出去”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重资产企业为代表的企业,采用并购方式进入国外市场。另一类企业“走出去”则是凭借技术、管理和成本等优势获得海外项目订单,为产业化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尝试。伴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更多产业机会展现在企业面前。国观智库创始人任力波则认为,环保产业“走出去”未来面对两大机遇:是“还旧账”,第二是做增量。

“‘还旧账’是指过去很多企业‘走出去’的过程当中,大量购买大宗商品。在开发过程当中,没有对环境进行修复性投资。如果现在环保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采取修复性的投资方式,未来会赢得很多国家的尊重和认可。”而做增量则指“一带一路”64个国家,85%以上是发展中国家,和中国面临同样的两个机遇,一个是先发展后治理的机遇,很多发展中国家,在前期快速增长过程当中忽视了环境问题,现在有很多旧账需要还;另一个是基础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的机遇。

但有业内人士也表达出担忧,环保企业“走出去”要先看清是哪些企业“走出去”,同时,要关注这些企业去的是哪些国家,转移的是资产还是市场。“真正成功走出去的企业并不多,有些可能是出于国内细分领域市场逐渐缩小,寻求开拓海外市场的需要。有的则希望引进国外技术并进行本土化,布局国内市场。”

“对于企业来讲,如果没做好准备,就很匆忙地走出去,这个可能要付的学费代价会比较大。对于相对弱小的环保企业而言,借助与大企业的合作,实现企业‘走出去’变得更为关键。”赵笠钧进而指出,“2015年博天环境‘走出去’也是跟一些央企一起。我们现在跟一些中资企业合作的海外项目中,目前已经有超过5亿元人民币的项目实现盈利。”

以上就是今天的环保视野,感谢您的阅读。东西南北,精彩放送,更多资讯我们明天再会。
 

(参考资料:华夏时报、南方周末、中国环境报、每日经济新闻、点绿网)

热门评论

上一篇:巴西奥运会一周后开幕 运动员“请闭嘴”!

下一篇:2016年,环保产业或摘“万亿”桂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