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16个试点城市10个内涝海绵城市当真难担重任?

2016/8/5 14:07:25
34190
来源:千篇一绿
编辑:Alice
关键词:海绵城市内涝排水
导读:2015年以来,30座城市分两批,成为海绵城市试点。然而,在2016年入夏却遭遇了尴尬。首批16个城市试点里,有10个出现了内涝。
  【中国环保在线 行业动态】2015年以来,30座城市分两批,成为海绵城市试点。然而,在2016年入夏却遭遇了尴尬。首批16个城市试点里,包括武汉、镇江、嘉兴等在内,有10个出现了内涝。



16个试点城市10个内涝 海绵城市当真难担重任?
  
  2015年4月,国家颁布了首批海绵城市试点。2016年入夏,16个试点城市有10个出现了内涝。
  
  住建部调研显示,项目完工率较高,但存在着小、散、碎片化现象。而百亿投资之后,海绵城市项目面临难以维护的窘境。
  
  “武汉洪涝后,好多人在否定海绵城市建设。”2016年7月10日,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副院长李迪华感叹。不久前,他就接受媒体采访,试图为这一新兴的城市雨洪管理模式正名。
  
  2015年以来,30座城市分两批,成为海绵城市试点。然而,原本寄望能增强城市抵御暴雨等灾害的工程建设,在2016年入夏却遭遇了尴尬。根据新闻报道,首批16个城市试点里,包括武汉、镇江、嘉兴等在内,有10个出现了内涝。
  
  面对尴尬,不少城市选择了沉默。“缓一缓,现在我们还不方便接受采访。”江苏省镇江市建设局婉拒了媒体的约访。而实际上,镇江被不少专家视为目前中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典范。
  
  动辄数百亿投资的海绵城市,正遭受强降雨的考验。相关媒体梳理了批试点建设状况,以窥海绵城市的中国现实。
  
  三年任务,时间太紧
  
  “项目负责人都在工地忙碌,很少见到他们回来。”作为首批试点中入选的县级市,河北省迁安市住建局办公室工作人员说。
  
  这是这一批先行者的目前常态。2015年4月,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等三部委联合发文,镇江、迁安、厦门、武汉等16个城市成为首批海绵城市试点。时间很紧:3年期限,需在试点区域完成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目标。由此,首批试点建设如火如荼开展,如今已一年有余。
  
  “所有试点城市都感觉,时间太紧。”据与会专家称,2016年3月在深圳召开的一次海绵城市研讨会上,镇江、西咸新区等批试点城市一致反映时间问题。
  
  据不少受访专家称,现阶段,国内的规划设计院所普遍存在技术、经验、数据不足,首批试点项目在方案设计阶段耗时很长。但迫于项目的时限,常常出现项目方案粗糙、生搬硬套,导致工程达不到预期效果。
  
  2016年初,北京东方利禾景观设计有限公司景观设计师王幸大对首批试点的部分项目进行图审。
  
  “设计太过简单了。”王幸大在图审后当场指出。他对两处试点城市的方案比较发现,虽然两地在气候、雨行、土壤等方面地域差别较大,但由同一规划设计院设计的两张图纸却如出一辙,设计较为粗糙。经过实地考察发现,有三条道路项目建设,基本的竖向都没有解决,导致排水不畅;填料没有考虑到有无机非隔离带的差异,所选用的植物基本相同。
  
  而按照2014年《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要求,土壤的配比、渗透率有特定规范,要结合本地的雨行、气候、水文水利共同分析。
  
  首批试点中,王幸大实地考察的主要是新区试点项目,除此之外,老旧小区项目改造更为复杂。试点镇江是一个396项建设项目几乎全部在老旧小区的城市。
  
  2016年4月,镇江华润新村试点项目开工。“工程计划8月完成,但我感觉到9月份才能结束。”负责该区项目的北京土人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副院长周水明捏了把汗,老旧城区普遍绿化率低、空间狭窄,需要通盘考虑综合管网、雨污分流工程、道路系统工程及小区的公共活动空间。“镇江委托国内专业的水环境公司提前测算摸底,给出基础参数,当地市政院负责管网建设,我们做景观设计,需要协调各家设计才行。”
  
  2016年5月,试点建设已一年多,据官方公布,住建部城市建设司首批试点调研显示,现已开工建设并形成实物工作量的项目593个,占59.8%,完工率较高。
  
  不过,对首批试点的累累硕果,李迪华吐露他的担忧,“三年时间,基本需要一年到两年时间学习,第三年全面铺开,很显然太紧张了。”
  
  老园林工人的对峙
  
  2014年夏天,在陈雨(化名)监督下,老园林工人做着下凹式绿地。按设计,道路两旁的绿地要低于路面,下雨时,雨水会自然被绿地吸纳存滞。这是海绵城市的低影响开发(LID)理念中非常常见的设计,以源头分散控制的方式,来减轻暴雨产生的地表径流。
  
  然而,老园林工人显然不理解这种做法,执拗地摞土成丘。“应该再挖一些土出来。”陈雨三番五次地提醒惹得园林工人越发不耐烦,后者发怒:“这辈子从来没有做过花坛低于人行道的!”
  
  陈雨是李迪华的学生。北大毕业生和老园林工人僵持不下,只能在施工现场给导师打电话。
  
  李迪华倒是理解这些园林工人:“让他们一下子改变积攒了几十年的工程经验,这是革命性的变化,你想这容易吗?”
  
  这仅是海绵城市建设里的一个剪影。这类观念上的微观冲突,各地几乎都在上演。不只是参与建设者,身处“试验田”里的公众对此类建设也大惑不解。
  
  江二小区是镇江实施海绵城市建设的项目,对十幢楼及停车场的1.9万平方米进行改造。2015年4月前的半年时间里,为设计方案,镇江规划设计院院长赵江跑来十多次检查小区管网、管道。
  
  “去一次就被看门老大爷骂一次。”他诉苦。2015年4月下半月,推土机涌入这座高龄小区,江二小区停车场终像制作夹心饼干一样进行了含粗砾石、细砾石的透水铺装。
  
  面临这样的不理解,试点城市只能加强海绵城市的宣传力度。2016年1月,在陕西省西咸新区,当地开展了海绵城市知识有奖竞赛活动:“海绵城市改变传统城市建大管道,以快排为主的雨水处理方式,让城市如生态海绵般通畅地呼吸吐纳,实现雨水在城市中的自然迁移……”

热门评论

上一篇:8省刮起问责风暴 广西112人被问责

下一篇:政策加码力促盛宴开启 环保PPP倍受青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