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绿色发展“上海模式”勾勒多元治水新轮廓

2016/8/8 14:54:40
48058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编辑:筱阳
关键词:上海污水处理设备污水处理
导读:破污染之源,立生态之旗。上海作为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同样肩负着绿色发展“新”的责任与使命。
  【中国环保在线 地方新闻】上海市近日已明确未来5年全市将完成300公里骨干河道综合整治、1000公里中小河道生态治理。力争到2017年底全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到2020年全市2.6万余条镇村级河道轮疏一遍。

  
  绿色发展“上海模式” 勾勒多元治水新轮廓
  
  上海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上海水环境保护工作,通过滚动实施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形成了治污为本、截污为先、标本兼治、建管并举的水污染防治体系,在城市快速发展、环境压力持续增大的挑战下,水污染防治工作依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特别是在饮用水源地建设和保护、骨干河道治理等方面成效明显。
  
  然而,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上海的环保工作者也清醒地意识到,水污染防治工作是长期、复杂、艰巨的。目前,上海还存在着地表水水质总体不能满足功能区要求、污水厂网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无法跟上城市快速发展需求等诸多问题。
  
  2015年4月,国家发布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强化地方政府水环境保护责任,要求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分别制定并公布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为切实加大上海水污染防治力度,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保障水生态安全,维护水生态系统功能,上海市政府组织市环保局、市水务局、市发改委、市农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城乡住房建设管理委等部门编制了《上海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以专项行动计划的方式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
  
  政策篇·新一轮治水计划蓄势待发
  
  据《上海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其中明确,上海治水长目标着眼于25年后,要求到2040年,上海水生态系统功能全面恢复并提升。《方案》透露,2017年底前,黄浦江上游金泽水库工程要建成通水,全市在用集中式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要全部实施封闭式管理。
  
  污水和污泥是上海水污染防治要重点攻克的对象。上海将加快推进中心城区石洞口、竹园、白龙港及郊区泰和、南翔、松东、朱家角、崇明城桥等30余座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和新建、扩建工程,到2020年底,上海将因此新增污水处理能力约60万立方米/日。
  
  《方案》明确将从农业、工业两大水污染源入手治理。在农业上,上海一方面将减少二麦种植面积,转为种植绿肥或休耕;另一方面,将减少菜地农用化学品投入,使化肥农药施用量在5年内削减约两成;上海的畜禽养殖总量也将被严格控制。
  
  工业方面,将充分考虑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2016年底前,全面取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型造纸、制革、印染、染料、炼焦、炼硫、炼砷、炼油、电镀、农药等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生产项目。相似的思路还被借鉴到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内污染企业的治理上,《方案》明确,未完成淘汰上述保护区内污染企业的任务,区县审批和核准相关行业新建项目的权利将被暂停。
  
  对企业而言,排放超标和超总量,将挂上“黄牌”,一律限制生产或停产整治;整治仍不能达到要求且情节严重的,将挂上“红牌”,一律停业、关闭。上海将从2016年起,定期公布环保“黄牌”“红牌”企业名单。
  
  技术篇·河浜如何摘掉黑臭帽子?
  
  那么,如何从技术层面,让一条黑臭的天然河道变身成为水质达到市政Ⅰ类水的“清水河浜”呢?早在2012年,上海市有关方面在这条河道所在的开能环保园区里展开“全水回用零排放系统”应用,在环保园的东面和北面分别建立两个污水处理站,实现全自动控制。园区内各单元的污水经污水收集管网统一汇入污水处理站,再经微生物的厌氧、好氧降解,使得污水达到处理排放标准,进入下一道人工湿地生态系统。
  
  在开能环保园区内,大大小小的人工湿地,以及种植的挺水植物构成了一道独特的绿化风景,园中还藏着很多小型的污水处理系统。据介绍,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由石英砂、陶粒和碎石及所种植的挺水植物组成,排入人工湿地处理后的污水,其营养成分可为挺水植物所吸收。同时,湿地所形成的垂直过滤层不但将水变得更加澄清,还可利用过滤层中的微生物进一步将水中的营养成分吸收降解。
  
  河浜游泳赛道里的水,正是由污水循环处理后得来,全部是废水的生态二次利用,就此开能环保园区不再向市政污水管网排放废水。这种做法既降低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负荷,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用水的浪费,给自己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可谓一举多得。
  
  当相关媒体问及这样的整治成本是否很高时,有关人士透露,如果只是满足一般的污染治理和利用(如浇灌花草树木)成本相对较低,要达到可以作为景观用水和生活回用(如冲厕)则成本相对更高。目前这套“全水回用零排放系统”的处理能力可以达到100吨/天,约相当于100台家用全屋净水设备的处理能力。从技术类型上讲,利用的基本都是自然生态的处理技术,成本不会太高。因此,“全水回用零排放系统”在南方地区都可适用,适用范围非常广。
  
  管理篇·推进实施突出统筹集约
  
  与此同时,位于青浦区的金泽水库,预计2016年年底建成。该项工程建成后,将结束上海西南五区原有“一区一点,分散取水”的旧格局,形成“一线、二点、三站”的黄浦江上游原水供应联通新格局,保障上海市西南五区安全用水。
  
  “原有格局抵御能力差,一旦遇到地域突发性污染事故,直接影响地区供水安全。通过集约化建设,就能解决这些问题。”上海市环保局水环境和自然保护处处长屈计宁指出,根据这个思路,上海要进一步优化“两江并举,多元互补”的供水格局,通过对长江、黄浦江的联防联控,全面完成集约化供水大格局。
  
  众所周知,“上海市面积不大,但人口高度密集,经济高度发达,唯有采取集约化、精细化的管理方法,方能提升管理效能、提高管控效果。”上海市环保局负责人说,“在环境监督执法上,方案要求在‘立法优先、完备法制、依法治污和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加大流域、区域、部门协作联动,尤其要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追究之间的协作联动,确保统筹兼顾和完善集约的执法效能。”
  
  “对水源地保护,要善用经济杠杆,以生态经济补偿的方式有效限制其工业、农业发展和由此带来的污染;控制全市污染排放,则采用结构产能调整和提升管理效能的办法,通过科学测算排放总量,对产业进行优胜劣汰,并提升新项目引进门槛,提高产业集聚度,不断提高控污、防污和治污水平。”上海市环保局负责人说,“只有如此,上海才能确保既要金山银山,又要青山绿水的科学发展。”
  
  谋划绿色发展的新棋局
  
  而治水只是上海近年来加大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之一。破污染之源,立生态之旗。上海作为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同样肩负着绿色发展“新”的责任与使命。2015年3月,上海正式启动了第六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较前五轮相比,新一轮环保计划要求更高、标准更严、力度更大,预计总投资额达1000亿元。事实上,上海近年来通过持续的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生态环境“减负”问题得到了明显改观。
  
  数字显示,上海已连续13年环保投入占同期地区生产总值的3%左右,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已连续9年稳定保持在85%以上,曾因工业污染而变黑变臭的中小河道基本焕然一新,长江、黄浦江、苏州河等水系水质保持稳定。
  
  作为上海传统的石化工业集聚区,金山区也是“十三五”上海环保“短板”所在地。为彻底解决隐患,上海市为金山区量身定制了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其采取的“按日计罚”等举措,倒逼企业在每个生产环节上都要进行环保改造和技术升级。
  
  “尽管产品市场热销,但在环保新机制下,我们还是主动停掉了使用20多年的老旧生产线,提前对产品结构进行了调整。”当地某大型化工企业负责人“吐槽”:一开始也有想法,但从长远看是理解、支持的,生态保护必须放在位!
  
  当然,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上,上海有过经验也有过教训,治理了数十年的苏州河至今仍牵动着很多老上海人的神经。如用时间来衡量,十年的污染或许要千百年来恢复;如用经济来计算,一元的产出或许要五元、十元的投入来弥补。大账与小账之间,长远未来与短期利益之间,上海正用自己的智慧和行动作出回答。
  
  (参考资料:中国证券网、中国环境报、法制日报、解放日报、经济日报)

热门评论

上一篇:海南加快培育环保产业 重点发展资源循环利用

下一篇:推进供给侧改革 重庆打出国企国资改革组合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