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政策风停行业迎重塑新能源汽车走进“爬坡期”

2016/8/17 10:50:27
50177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编辑:筱阳
关键词:新能源设备新能源汽车光伏设备
导读:工信部近日发布《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标志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准入门槛提高,将告别“野蛮生长”。
  【中国环保在线 清洁能源】近年来,我国通过财政扶持等政策,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推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14年新能源汽车生产7.85万辆,同比增长350%;2015年新能源汽车生产34万辆,同比增长330%。我国已成为大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国。

  
  政策风停行业迎重塑 新能源汽车走进“爬坡期”
  
  8月12日,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下文简称《意见稿》),标志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准入门槛提高,将告别“野蛮生长”。
  
  “2009年6月,工信部制定发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规则》。而这次发布的征求意见稿是根据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状况进行的调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指出,近年来《准入规则》调整滞后带来的一些问题已经显现。企业准入门槛偏低,特别是允许改装类企业自制自用底盘,研发、产品验证能力不足,安全隐患风险增加;受补贴政策、地方投资热等因素影响,行业散乱发展趋势加剧。
  
  业内专家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准入门槛偏低,表现在低成本、低品质、同质化产品现象严重,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苗头。2012年到2015年,列入工信部推荐目录的车型从639款增加到3411款,但产量达到1000辆以上的只有77款,其中227个乘用车车型中产量1000辆以上的只有43款。
  
  “新的准入规则对企业要求提高了,诚如要求企业有比较强的开发能力,能够对全部产品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监控,而且取消了自制底盘改装类生产企业。”董扬分析说。
  
  行业整合在所难免
  
  得益于各种利好政策的涌现,近两年来新能源汽车可谓风生水起,各种新能源车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过,近日工信部拟提高新能源车企准入门槛的消息无疑给蠢蠢欲动的企业增加了难度。
  
  根据工信部此前公布的《意见稿》,工信部将新能源汽车范围调整为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与此同时,工信部指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应当建立新能源汽车产品运行状态监控平台,对已销售的全部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运行和安全状态进行实时监控,直至汽车停止使用或报废。
  
  值得注意的是,让已经进入或者即将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企业为关注的规定是,工信部要求新能源车企具备控制系统的开发能力,以及车载能源和驱动系统的集成和匹配能力。而此前车企只需要掌握车载能源、驱动系统、控制系统三项“核心技术”之一即可。这意味着,控制系统将成为新能源车企必须具备的能力。
  
  事实上,为获取高额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有些新能源车企匆忙上马新能源产品,不少车企都不具备控制系统的研发能力。对于中小新能源车企,庞大的研发费用将成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即便是资金实力雄厚的互联网车企,要从零开始搭建完整的研发体系也并非易事。
  
  而对于集团企业的一大利好是,《意见稿》指出,企业集团下属企业可共用集团的部分能力,但应当符合《企业集团下属企业的准入条件及审查要求》。这也意味着,在开发、生产以及售后等环节,下属企业在达到《准入条件》的情况下,都可以使用集团的资源。无疑,那些拥有集团背景的新能源车企将更具优势。业内人士指出,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行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态势将更加激烈,行业整合也将在所难免。
  
  脱离政策襁褓
  
  而在此前,各地密集出台的新能源汽车扶持和补贴政策已成为政府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动力所在。
  
  其中,不限行、不限购、送车牌等优待政策也令新能源汽车成为“宠儿”。近年来,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一直保持成倍增长的速度。据中汽协统计,进入2016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7个月呈上升趋势。7月新能源汽车生产3.8万辆,销售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3.4%和98.1%。前7个月,新能源汽车生产21.5万辆,销售20.7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19.8%和122.8%。这些都是和政策的扶植分不开的。
  
  但与此同时,在政策大力助推的背景下,也存在一哄而上、虚报业绩、骗取补贴等问题和乱象。其中,补贴政策是一把“双刃剑”,对那些有技术有产品的企业将是一个很好的推动,同时很多不具备技术实力的企业打着新能源的牌子,行着骗补的勾当。更加值得注意的是,被政策催熟的新能源车潜藏“拔苗助长”的风险。在政策的强力助推下,各汽车企业都将新能源作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制定了宏伟的新能源汽车产销计划,不断上马新能源汽车项目。
  
  新能源汽车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固然需要政策的扶持,但不应过分依赖“政策红利”,新能源汽车产业亟待自立,进而实现真正的产业化、市场化。实际上,在市场前期的培育下,消费者已经对新能源汽车有了一定认知,新能源汽车是有市场需求的。政策的立足点应重点解决行业的痛点,弥补短板。
  
  令人欣慰的是,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政策也在调整。根据规划,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将逐年减少,直到退出市场。未来政策支持将更多地集中在电池技术的提升、充电设施建设等方面,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和市场竞争能力。市场需求是新能源汽车的终归宿,也是检验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标准。
  
  技术“上坡”正当时
  
  因此,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上坡”,成了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大议题。
  
  业界普遍认为,在技术上新能源汽车要积极突破瓶颈,在电池和轻量化、价格与安全性能上的突破。技术主要体现在续航里程与安全性能上。现阶段续航里程无法突破的都在通过国家大力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途径来稍作弥补推进,如果在技术上有更大的突破,更将带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应用。其次就是安全问题,电动汽车的安全性能也是一直遭到质疑的一方面,新生事物总是要经历这样的初级阶段。
  
  但纵观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款式实在太少了,这是汽车颜控们在新能源汽车上更无法出手的重要原因。未来在新能源汽车的设计上加大投入,根据新能源汽车的特性来设计别具一格的汽车款式,更多的选择,相信会更多人愿意买单。从目前国内主流车企发布的计划来看,未来都会在汽车的外形设计上做努力,提供更多更好的车型。
  
  《中国制造2025》提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作为重点发展领域,明确了“继续支持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掌握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术,提升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内燃机、先进变速器、轻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成工业体系和创新体系,推动自主品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与先进水平接轨”的发展战略,为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达到汽车市场需求总量的20%,自主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达到80%以上。
  
  随着新能源汽车在家庭用车、公务用车和公交客车、出租车、物流用车等领域的逐渐推广,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年销量将达到汽车市场需求总量的5%以上,2025年增至20%左右。在国家碳排放总量目标和市场需求刺激下,2030年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占比将继续大幅提高,规模超过千万辆。新能源发展的上坡路固然会减速,但是因市场主导、政府扶持的上坡路也将带领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化到达更高的水平。
  
  (参考资料:中国经济网、京华时报、经济参考报、电动报)

热门评论

上一篇:“起死回生”凸显千亿商机 光伏进军技术高地

下一篇:生物质发电“叫好不叫座” 倒逼能否破局仍待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