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161城大气成绩单喜中有忧三困境掣肘治霾

2016/8/23 13:23:53
50325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编辑:筱阳
关键词:大气十条雾霾废气处理设备
导读:2015年,全国161个城市空气质量整体有所改善,但超标情况仍然普遍。在颗粒物下降目标方面,郑州等8城市未完成2015年PM2.5或PM10改善目标。
  【中国环保在线 原创视点】聚焦时事要闻,追踪环保动态,关注现场,《环保视野》为您一网打尽每日新环保快讯。

不知不觉,防霾口罩成了冬季必备,朋友圈多了一项晒“蓝天白云”的新玩法。同呼吸,共命运,大气污染治理关乎人人生存。

早在2013年9月,国务院颁布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因提出10条35项重点任务措施而被称为“史上严”大气污染治理的“大气十条”,其中明确要求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PM2.5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其中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3年来,我国空气质量改善效果究竟如何?“蓝天白云、夜有繁星”的日子多久才能回来?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重焕天朗气清,我们仍需行稳致远,因为——

部分城市PM2.5不降反升
  
2015年,我国城市的空气质量较前一年整体有所改善。在6项污染物中,74个城市的PM2.5、PM10、SO2、NO2年均浓度相对2014年总体呈下降趋势,降幅分别为14.1%、11.4%、21.9%、7.1%,CO年均浓度与2014年持平,SO2、NO2、CO、O3年均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然而,城市空气质量超标情况依然普遍,特别是冬季重度污染频发。2015年,报告覆盖的161个城市的平均超标天数为99天,其中74个重点城市的平均超标天数为105天。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山西、山东、内蒙古、河南)仍是全国空气超标严重、重污染发生频率高的地区,161个城市中超标天数多的前20个城市全部集中在这一区域,且这一区域内7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共发生1710天(次)重度及以上污染,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154次。

从空气质量改善幅度来看,珠三角城市空气质量在重点区域中改善幅度大,并已达标;中西部及河北省部分城市表现优异,PM2.5年均浓度下降幅度达20%及以上,包括荆州、宜昌、柳州、桂林、西宁、株洲、西安、合肥、攀枝花、秦皇岛、沧州、石家庄、邯郸、邢台。

不过,还有8个城市未完成2015年PM2.5或者是PM10的改善目标任务,包括郑州、三门峡、焦作、枣庄、日照、营口、长春、廊坊。其中,郑州、焦作不仅没有完成2015年空气质量改善目标,PM2.5年均浓度相比2014年,还升高了9%,而营口更是出现高达23%的大幅反弹。此外,还有一些城市空气质量较差且改善幅度低于5%,包括三门峡、枣庄、济南、德州、哈尔滨、沈阳、长春、自贡。

PM2.5仍是大部分城市面临的首要问题,特别是首批开展监测的74个重点城市,PM2.5年均浓度仍显著高于国家二级标准,整体均值达到标准值(35μg/m3)的1.5倍。

 季节性污染防治是难题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冬季的雾霾肆虐比往常更猛烈。公开数据显示,去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23.3%,重度及以上污染占3.2%,其中67.4%发生在冬季。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院士徐祥德指出,“由于冬季地表温度降低,容易形成逆温,阻碍污染的扩散”。不利的气象条件造成冬季重污染来势汹汹,也成为拉升全年PM2.5平均浓度的罪魁祸首,2013年至2015年,重污染天气对京津冀、长三角和成渝地区PM2.5年均值的贡献分别为40%、10%和20%。

冬季重污染问题的高发存在不可抗拒的气象因素影响,但人为的防控和监管势在必行。评估组专家建议,冬季供暖地区应实现对城市重污染应急预案的科学制订、动态评估和持续优化,制定针对冬季等典型污染季节的污染防治法规,对重点源排放实施季节性排放限值,优化工业生产过程。相关部门还要提高重污染预警的提前度和性,深化应急控制的实施力度和监管强度,有序开展冬季污染防治工作。

此外,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选择秸秆锅炉、沼气锅炉、煤改电等方式实行农村集中供热,减少生活用煤,将是应对农村和城乡接合部冬季采暖燃煤散烧所造成大气污染排放的有效解决方式。而数据表明,全国范围内夏季臭氧污染浓度出现攀升,长山角、成渝和中西部地区夏季臭氧超标已达到不容忽视的程度。

对于挥发性有机物作为臭氧和PM2.5的重要前体物,目前仍缺乏对其排放的全面控制。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士张远航介绍说,过去我国对氮氧化物关注多,对挥发性有机物、氨等关注较少,随着夏季臭氧污染问题的显现,下一步还应加强对此类污染物排放量的防控工作。

稳住臭氧浓度是世界难题
  
而相对于颗粒物污染,缓解O3污染问题也变得越发紧迫。

2014年开始显现的臭氧污染问题在2015年被进一步加剧,72个重点城市年均浓度继续上升,上升比例为3.4%,达标城市比例继续下降,下降比例为5.4%。其中,在京津冀地区,臭氧成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已超过PM10,仅次于PM2.5;长三角地区,臭氧成为6项污染物中不降反升的污染物。

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称,大气十条要求对污染物进行整体控制,但是,在与臭氧相关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中,对氮氧化物的减排工作推进较快,挥发性有机物减排缓慢。“我们了解的是,一些城市做了很多挥发性有机物减排的工作,但是,只是出现挥发性有机物增幅放缓,实际浓度仍在增加。”贺克斌说。

近年来,在挥发性有机物的治理方面,很多地方已经开始重视并发力,比如试点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出台更严厉的餐饮行业油烟排放标准等。贺克斌介绍,要实现臭氧浓度不上升,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的减排合理比值应该是1.5至3.0之间,不同区域的情况会有差异。下一步,空气治理要降低PM2.5浓度,稳住臭氧浓度将是大的挑战,这也是一个世界难题。

中国现在控制臭氧浓度的执行标准与美国一致,虽然美国大气治理相对较好,但是仍有1/3的人生活在臭氧不达标的地区,贺克斌强调,PM2.5、臭氧浓度的下降都指向了挥发性有机物,下一步地方的污染治理要协调挥发性有机物减排,要加强科学和技术的支撑。

为此,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工程师于兴鲁提出了现实的难题,他说,市场上对挥发性有机物的在线监测技术准确性不乐观,且设备成本高,一般企业多则有20—30个排放口,每个监测设备要20万元左右,一个企业仅监测设备就需要投入400多万元,对企业来说压力大。

以上就是今天的环保视野,感谢您的阅读。东西南北,精彩放送,更多资讯我们明天再会。


(参考资料:中国经济网、中国环境报、每日经济新闻、新华社)

热门评论

上一篇:“钦差大臣”胜利班师 环保督查第二波启动在即

下一篇:空气净化器租赁服务兴起 未来或呈爆发之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