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环境投诉占比近半壁江山噪声污染仍待双引擎

2016/9/2 15:50:56
58166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编辑:筱阳
关键词:噪声污染吸音材料隔音装置
导读:一年,35.4万件投诉,占环境投诉总量35.3%……以前很少被关注的噪声污染,如今却成了环境投诉的主体之一。
  【中国环保在线 行业动态】一年,35.4万件投诉,占环境投诉总量35.3%……以前很少被关注的噪声污染,如今不仅成为环境投诉的主体之一,一定程度上还成了环境改善的短板。不同于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看不见摸不着,很多时候会随着声源停止而终止,难以取得直接证据,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给监管和治理带来很大难度。想“静静”,在一些地方,竟不再是件容易的事情。

  
  环境投诉占比近半壁江山 噪声污染仍待双引擎
  
  8月31日,环保部发布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2016)。
  
  这份针对我国2015年声环境质量的报告显示,省会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整体较2014年有所改善,但只有拉萨的区域声环境质量达到一级;同时,关于环境噪声的投诉超过了环境投诉总量的三分之一,其中,对建筑施工噪声的投诉占比高。
    
  具体来说,在监测的31个省会城市里,区域声环境质量昼间平均值为54.3dB(A),绝大多数区域声环境质量处于二级和三级水平(二级22个城市,三级8个城市),仅有拉萨的声环境质量达到一级,与2014年相比,一级、四级、五级城市比例没有变化,二级和三级城市分别增加和减少了6.5%。
  
  关于建筑施工噪声的投诉占到投诉总量的一半(50.1%),其次是社会生活噪声类(21.0%)、工业企业噪声类(16.9%)和交通噪声类(12%)。若按全国经济区域划分,我国东部地区的噪声投诉量多,占比59.3%。
  
  建筑施工投诉占比高
  
  早在2011年3月,世卫组织一份报告给噪声污染“定罪”。根据世卫组织对欧洲国家的流行病学研究,噪声污染已成为空气污染之后影响人体健康的环境因素。过度暴露在噪声污染中,不仅会严重影响心理健康,也会增加患心脏病等疾病的风险。此外,噪音对建筑物和机械设备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也正因此,噪声成为环境污染投诉高发区。年度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共收到环境噪声投诉35.4万件,占环境投诉总量的35.3%。其中,工业企业噪声类占16.9%,建筑施工噪声类占50.1%,社会生活噪声类占21.0%,交通噪声类占12.0%。按照全国经济区域划分,东部地区噪声投诉量占全国59.3%,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分别为11.7%、22.2%和6.8%。
  
  尽管投诉比例居高不下,但问题的解决却十分不易。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研究员温香彩介绍,与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的污染都不同,噪声污染瞬时性、局部性、分散性很强,所以即使接到群众举报,有时很难取证,投诉经常不了了之;或者当时解决了,之后又会继续。也因此,对于噪声污染,目前的状况是“民不告,官不究”。
  
  与此同时,一组数据令人忧心。2015年,环保部审批建设项目环评159个,其中131个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噪声影响。2015年,全国老工业环境污染治理施工项目和竣工项目总数分别为7203个和5652个,其中噪声治理施工项目和竣工项目仅分别占项目总数的1.2%和1.3%。全国施工项目本年完成投资合计773.70亿元,其中噪声治理投资总计为2.79亿元,虽然较上年增加153.6%,总额却少得可怜。同期,全国噪声与振动污染防治行业总产值为119亿元左右,其中噪声控制工程与装备为57亿元,技术服务收入10亿元,与上年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
  
 需纳入城市规划前期
  
  显然,随着中国城市化的持续发展,城市噪音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显。李晓东表示,由于声音是一个能够被立即感知的物理过程,因此噪音污染历来都是环境投诉的“大头”。早在1997年3月1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第六条明确国家环保局(环保部)对全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中科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晓东指出,从国内外的城市管理经验来看,原则上,城市环保部门进行宏观操控管理,并在各区域建立监测站对环境噪音做专业评估。但具体到国民的生活工作中,环境噪音污染的治理需要环保、公安、城管三部门的配合。同时,他指出,环境投诉需要考虑场合,如社区旁边商店安装排风机产生的噪音污染,需要环保部门介入并进行专业的评估;对于娱乐场所喧嚣的人员,涉及到社会治安的可向公安部门报警;对于饭馆夜市占据公共区域摆摊造成的噪音污染,可向城管部门投诉。
  
  对于“绿色护考”行动的噪音污染治理能否常态化,政府部门相关人士表示就中国目前情况来看,实现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在特殊时期,环保部门集中人力、物力,联合其他部门突击治理,其实已经达到了多部门的工作负荷极限,很难在正常的工作期间展现出来。同时,每个部门还有其他需要职能管辖的事务,不能“荒了其他地,只管一亩田”。据了解,目前全国施工噪音污染普遍采取资金补偿居民的措施。
  
  李晓东表示,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全国各地在建设规划方面的急功近利,经常将住宅建在公共汽车站或者地铁站附近,从环境影响评价标准来看,这是不达标的。对此,李晓东建议,在城市规划前期,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将开发商建设中的环境噪音污染作为考量指标之一。
  
  防治重拳不能击空
  
  而从办公室或家里楼下楼上、隔壁四邻的装修,到街头呼啸而过的飙车党;从潜伏在老旧小区里私搭乱建,到隐身在居民小区里的各种加工厂,从商住楼附近的“夜生活”噪音,到附近工地超时限施工的噪音,噪音挥之不去,投诉难解,给人以难以言喻的“创伤”。尤其对于一些夜班工作者而言,这种“创伤”尤为明显,持续的噪音污染必然导致长期的失眠困扰,继而导致神经衰弱、精力下降等后果。噪声污染的波及范围可谓广,噪声污染的危害可谓大,噪声污染的防治也就显得十分迫切。
  
  固然,噪声污染存在着瞬间性、分散性、随机性等特点,很难抓住现行,加之管理部门多而杂、执法手段较为单一等原因,使得噪声污染治理工作成为向空气中打出的重拳一样,虽然强劲有力,却无着力点,从而难以发挥效果。但这并不意味着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无解。
  
  法律之所以赋予多个部门相应的管理职权,体现出的就是对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视,以及面对难解顽疾所需要调动的齐抓共管的优势。如对于隐身于居民小区的钢铝器材等噪声污染严重的加工厂,在环保部门实施罚款后,完全可以联合工商、消防、安监等部门进行联合惩戒,责令停业搬迁等。如对于不合理的规划导致的持久性噪音污染,能否联合相关部门进行局部功能布局的微调?关键就在于主导部门的工作做到了哪一步,重视程度是否到位,是各自为营分而治之,还是联动出击合力“围歼”?
  
  噪声污染必须防治结合,以防字为先。在一些新区规划时,道路、工厂等噪声源离居民小区设置的距离是否够?有没有按照一定密度栽种高矮不同的树木形成不同层次的树木降噪屏障?禁止施工的时间段有没有宣传到位?公园小区广场舞、街区商业活动的音响分贝有没有限定在合理范围值内……只有相关部门引起重视,把“防”的工作抓在前面,把“治”的工作严起来、灵活起来,并充分动员广大的群众参与到对噪声污染的检举、控告中来,才能使噪声污染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安静的生活、工作、学习环境也才能得以保障。
  
  (参考资料:澎湃新闻、人民日报、中国城市报、光明网)

热门评论

上一篇:第三批PPP示范项目将出炉 各路环保企业跃跃欲试

下一篇:“党政同责”牵手中央督政 环保配备锋利“牙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