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危险废物频频“上山下乡”生态难题出现

2016/9/19 9:42:13
47451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编辑:稻米
关键词:危废处理危险废物处理设备垃圾处理
导读:近年来,一些地方频频爆出危废异地倾倒事件,让“城乡互害”的情况越发严峻。政府该如何是好,民众又有什么破解之法?
  农村与城市无缝衔接,是走向城市的过渡地带,是环境资源和公共产品的提供地。近年来,一些地方频频爆出危废异地倾倒事件,让“城乡互害”的情况越发严峻。面对如此短板,政府该如何是好,民众又有什么破解之法?
 
  农村是菜篮子、米袋子、水缸子,但现在,我们的菜篮子、米袋子、水缸子面临另一种危害——危废下乡。近年来,非法转移倾倒处置危险废物事件频频爆出,且牵涉地区众多,已经成为我国环保工作推进过程中的“短板”之一。
 
  污染从城市地区转移到农村地区。可以想象,发达地区环境容量有限,对污染限制严格,一些地方和企业千方百计寻找政策缺口,甚至不惜违法违规。在河北省某案件中,一家企业竟然是年销售额超万亿元的大型国企;而中西部地区和农村,监管相对松懈,环保意识也相对薄弱,因而让危险废品“上山下乡”,制造出一个个生态难题。
 
  农村与城市无缝衔接、唇齿相依,是走向城市的过渡地带,是环境资源和公共产品的提供地,是“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重要源泉。但是,农村何以成为危险废物“下乡”的聚集地,成为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处置的温床?
 
  一是危险废物危害宣传不到位。地方政府环境保护宣传存在偏失,宣传范围基本集中在城区和城郊结合部,而农村地区宣传较少;环保宣传的内容和手段较简单,多为“加强环境保护,爱护生态环境”、“实行垃圾分类,利国利民利家”等口号标语,而针对如何加强环境保护、如何防止危险废物污染等具体内容,没有进行系统的宣传。
 
  二是危险废物“下乡”存在空间。受地理位置、交通情况影响,农村地区行政管理成本较高,监管工作相对滞后且难以延伸,实现危险废物“全区域覆盖、处置、全过程监管”较困难。
 
  三是危废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对我国危险废物的运输、处理和处置等方面均有明确规定。在利益的驱使下,第三方选择将危险废物长途运输至农村偏远地区非法倾倒,以节约少则数千、多则数百万的处置费用。
 
  危废非法倾倒的高发地,正是环保的薄弱地带。城里的危废下乡,污染了农村的土地河流。有“毒”的土地长出有“毒”的粮食蔬菜,又反过来销往城市。在这双向的“城乡互害”模式中,没人是赢家。农村地区要加强环保,更重要的是在源头管住危废,否则非法倒卖的危废只会被“挤”到越来越偏远的地方。
 
  关键之处在于,在环保问题上,各地需要形成整体性、大局观,比如异地倾倒危废,来源地需要负起责任,不能因为“不污染我,我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把监管、处置都推给被倾倒的地方。环境是一个整体,没有整体的天朗气清,也难有一地的山清水秀。说到底,在污染面前,没有哪个地方能独善其身。
 
  农村地区幅员辽阔、地广人稀,危险废物的环境污染往往具有隐晦性、延时性,有时连收集证据、案件定性都非常艰难。要想对农村地区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处置等行为予以严厉打击,环保部门与司法机构尚有许多协调机制需要制订和完善。
 
  正如安徽大学环境法学专家张辉所说,危废跨省倾倒多发生在偏远农村,环保部门没有那么多“腿”,还应加大环境法的普法力度,提高群众的环境意识,发动民众的力量进行群防群治。

热门评论

上一篇:建筑垃圾已成城市化短板 资源化利用任重道远

下一篇:“互联网+”垃圾回收新模式 阻力重重仍存痛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