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利润反哺助推洪荒之力 环保群雄加速涌入万亿PPP

2016/9/27 11:10:16
51610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编辑:筱阳
关键词:环保PPP碧水源
导读:PPP项目“起风”后,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正逐日加深,并突出体现在对上市公司的业绩提振上。
  【中国环保在线 市场行情】业内人士指出,在示范项目的带动下,新一轮全国性PPP热潮将掀起。与此同时,PPP也将迎来落地大考。业界资深人士金永祥指出,从2013年开始至今,我国PPP投资规模几乎每年都在翻倍,预计2017年还会继续增长超过一倍。

  
  利润反哺助推洪荒之力 环保群雄加速涌入万亿PPP
  
  作为“宽财政”政策的支点,在一系列因素催化下,PPP主题有望持续升温。
  
  它就是PPP,即公私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PPP作为撬动基建产业链和“宽财政”政策的“支点”:一方面,基建投资维持在相对高位,但公共财政支出似乎已经达到了极限,PPP在拉动基建投资的重要性凸显;另一方面,刺激民间投资或成为财政政策重点方向,PPP将充当主要角色。
  
  在政策的大力推动下,PPP正进入加速落地期。据公开资料,第三批PPP示范项目名单有望近期公布,总投资金额约1万亿元。而据财政部网站公布的报告,批PPP示范项目总投资金额1800亿元;第二批总投资金额6589亿元。
  
  同时,各地PPP项目落地也呈现加速态势,内蒙古首条PPP地铁工程开工,投资总额逾200亿元;河北推出100个PPP项目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成都也发布了2016年批PPP推介项目,掀起了新一轮的PPP建设热潮。
  
  目前,财政部、发改委PPP项目库规模分别达到12万亿元和4.2万亿元,各省市项目库规模更大。市场普遍测算,未来10年PPP项目总投资金额有望达到30万亿元以上。而在PPP大潮中,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成为大受益者,市占率将显著上升,对业绩的影响正逐步显现。
  
  利润反哺初现
  
  这其中又以碧水源具代表。作为早一批涉足PPP项目的上市公司之一,碧水源近公布的半年报,似乎也证明着这一点。碧水源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23.47亿元,同比增长122.74%;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70亿元,同比增长76.16%。
  
  对于业绩出现飙涨的原因,碧水源解释,是因为继续延续独特的PPP模式,推动公司膜技术进入新的区域水务市场,由此大大增加了公司的市场份额。公开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碧水源参与PPP等的特许经营类项目总额高达181.5亿元。
  
  8月16日,碧水源有关人士者表示,业绩出现大幅度增长的原因,也与公司所处水务行业有关。她解释,碧水源在早年就参与到PPP项目中,取得长期特许经营权后,又不同于纯粹做运营,有公司自主研发的设备产品同步销售。“我们把这种模式称之为"轻资产与重资产的联动效应",也就是在做PPP项目时,利用运营来同步带动公司设备的销售,实现经营的提振。”上述人士说。
  
  除此之外,上述碧水源人士还指出,公司还与国企成立合资公司,以此来推进PPP项目的进展。另一具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东方园林与此类似,今年上半年,其营收同比上涨30.66%至29.18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则同比涨89%,为2.97亿元。8月16日,东方园林对此解释,公司持续推进PPP模式,目前成果显著。而今年上半年,东方园林中标工程项目涉及资金更高达243.28亿元,已公告中标项目金额则约192.73亿元。
  
  PPP项目对业绩的提振,也吸引越来越多上市公司的目光。而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上市公司对PPP项目的“凶猛争夺”,与后者未来可能出现的巨大市场息息相关。近日,财政部便披露今年上半年PPP市场的概况,称截至6月末全部入库项目已有9285个,总投资额达10.6万亿元,其中代表已经落定的执行阶段的项目总投资额更破1万亿元。
  
  部分细分领域已现过度竞争
  
  据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相关研究,预计“十三五”期间环保投入将增加到每年两万亿元左右,社会环保总投资有望超过17万亿元。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吸引的不仅仅是环保领域内的企业加快产业部署,一些行业外的企业也开始纷纷涉足环保领域。
  
  据粗略统计,包括葛洲坝集团、中国石化、中信集团、中国中车、中国中铁等大型国有企业都已纷纷布局环保市场。以葛洲坝集团为例,今年6月,与四川省环保厅签订协议,按照第三方治理模式,葛洲坝将在5年合作期内投资不低于500亿元,对四川岷江、沱江、嘉陵江流域开展污染治理。
  
  除大型央企、国企外,其他领域的企业对环保市场未来发展同样充满了信心和期待。2016年4月,联塑集团并购广东省广州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80%的股份。同样被称为“野蛮人”的东方园林,自2015年至今累计在手的PPP订单超过500亿元,俨然成为生态环保领域PPP。仅今年上半年,东方园林累计中标金额就接近200亿元,中标项目中绝大多数是PPP项目。
  
  同时,桑德集团、博天环境、万邦达等环保企业在相关PPP项目上同样不甘示弱,在去年超亿元的100多个环保类PPP项目中,这些企业拿到的项目数量都比较多。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获得环保类PPP项目是环保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依托,在激烈争夺PPP项目的过程中,低价中标、恶性竞争的问题也开始凸显。
  
  博天环境集团投资总监宋本帅认为,环保行业部分细分领域现在已经面临过度竞争的局面,而低价竞争带来的后续问题可能终要由地方政府、公众来埋单。
  
  PPP落地须补民间投资短板
  
  此外,当前无论是从项目数量和金额,还是从示范项目及引导基金的推进来看,我国PPP建设都已经步入名副其实的“爆发增长期”,在平均每年都要翻一番的快速增长背后,民间资本参与意愿不足以及由此引发的项目落地率低成为一直困扰地方政府推进PPP的难题,同时也制约稳增长效应的发挥。
  
  事实上,在落地率不高这一现象的背后,是PPP改革步入深水区的当下仍面临着观念转变不到位,政策衔接不配套,机构能力不足,信息不透明,民营资本参与率不高,部分项目实施不规范等挑战。
  
  撬动民间投资是PPP项目落地的关键。以前两批示范项目为例,国有企业仍是PPP项目落地的主导。在105个落地项目中,签约社会资本119家,其中民企43家,占比36%。从投资领域来看,相比国企偏好的交通运输及市政工程等大项目,民企投资的PPP项目多为养老、生态环保、文化旅游等规模相对较小,且容易产生现金流的领域,即便是市政工程项目,投资规模也相对较小。
  
  究其原因,推出的项目市场化程度不够,现有政策难以形成系统合力,立法尚未到位,项目设计本身缺乏吸引力或是运作不规范,产权和利益界定不清晰,对长期缺乏信心等因素均阻碍民间资本的参与。
  
  当前,要突破PPP落地困局,关键在于补上民间投资这块短板,加大对民间资本参与项目的政策引导和激励力度,撬动沉淀资本。这也是推进PPP模式的应有之义。具体而言,应优化投资环境,减少政策限制,同时也要完善制度设计,例如更加注重PPP项目的前期方案编制、运行设计等基础性的工作投入,以及建立后期防范机制,特别要加强PPP运营方面的考察研究,因地因时制宜,建立科学合理的调价机制和赔偿机制,转变民间资本投资方的理念,使其积极主动长期参与政府项目建设等。
  
  (参考资料:证券市场周刊、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环境报、经济参考报)

热门评论

上一篇:降低绿色产业融资成本 打造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

下一篇:绿色金融前景向好 广发基金踏准环保产业风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