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末端治理到全程管控制造业亟待注入绿色因子
- 2016/10/13 9:31:56
- 33390
-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 编辑:筱阳
- 关键词:制造业中国制造环保
从末端治理到全程管控 制造业亟待注入绿色因子
制造业是否有绿色基因,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大意义。近日,在中华环保联合会举办的“推动绿色制造,助力绿色发展”研讨会上,来自轻工、机械、交通、生物制药、石油等行业的代表,围绕绿色制造、清洁生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与会人员一致表示,我国是制造业大国,控制并逐步减少工业污染,工业从污染末端治理向生产链全过程管控转变,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落实制造强国战略,需要联合政府、企业、公众以及资本市场等多方力量,坚持一盘棋思想,统筹协调,群策群力。
产业价值链短、附加值低如何改善?
为应对经济快速发展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矛盾,2001年我国启动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试点工作,2005年启动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工作。虽然这两项工作均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全国范围内传统工业园区仍然占据多数,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规模有待扩大,水平有待提高,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对此,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高云虎表示,目前突出的问题就是工业园区产业价值低下,价值链构建不合理。
他表示,完整的产业价值链应包括原材料加工、中间产品生产、制成品组装、销售、服务等多个环节。而一些传统工业园区产业价值链定位低端,存在起点低、技术档次不高等问题,产品初级化,附加值偏低,难以进一步生产出新的有价值产品,无法对价值链深化、强化。比如,江西省绝大部分工业园区,还处在引进沿海产业转移项目阶段。沿海省市转移至江西的多是一些技术含量低和劳动密集型的低端产业,如服装纺织业、轻工食品业等,各园区普遍存在产业层次低下的问题。
“第二就是产业价值链较短,其中人才、物质、信息、资金流动不畅通,不利于价值转移流动增值。如浙江省乾潭镇工业园区的工具五金、家纺寝具、胶合板等产业都存在此类问题,缺乏专业性的模具、电镀、印染、织造等生产企业。其工具五金几乎全部需要运到外地电镀,直接增加企业成本。”高云虎说:“由于产业内没有形成真正的专业化分工和相互协同关系,主导产业带动作用和配套支撑产业互补效应未能有效发挥,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绿色制造是个系统工程,从企业到行业,从区域到社会层面,应统筹安排。”高云虎建议,当前节能减排工作的整体性和系统性都需要加强。目前在企业层面,仅仅重视电机、水泵、压缩机等单个用能设备的能效提升,对行业和企业的联系、产业上下游的协调、产业与城市融合等方面都缺乏整体和系统规划统筹。
绿色发展需要怎样的支撑?
《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指出,到2020年,传统制造业物耗、能耗、水耗、污染物和碳排放强度与2015年相比将显著下降,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2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3%,部分重化工业资源消耗和排放达到峰值。
在高云虎看来,“绿色制造的核心是资源能源效率的提高,发展重点还是传统工业的绿色化改造,解决这个问题是根本。”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十三五”期间,要把全面实施传统产业清洁化改造,作为促进工业绿色转型升级、协调推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根本途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降林华指出,绿色发展的目标需要通过推进清洁生产、绿色制造来实现。即使先进的末端治理技术,也难以根治落后企业排放的污染,清洁生产的推行为绿色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降林华所在课题组开发的6项重金属废水污染过程减排清洁技术,也证明了清洁生产技术将治理延伸到整个生产过程,从废水产生的源头和过程进行控制,才能够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产生,同时消除了生产中污染物对工人健康造成的严重危害。
但是,当前我国绿色科技创新能力对工业绿色发展支撑明显不足。高云虎认为,在绿色发展的科技创新领域,中国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不小的差距,目前亟待根据国情、资源环境特点,开发适宜的技术装备。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我国将逐步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按照国家科技创新的战略,在核心关键技术方面加大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