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环境监测造假的“漂亮”数据糊弄了谁?

2016/10/26 16:26:03
48024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编辑:墨泉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保造假监测数据造假
导读:对于民众深恶痛绝的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已经越来越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过程中的一大阻碍。那么,造假而成的“漂亮”数据,到底糊弄了谁呢?
  【中国环保在线 原创视野】在监测软件上“动手脚”,精选“特定”样本作弊,甚至人为设定污染上限,相关部门的为保环保政绩动起了“歪点子”……对于民众深恶痛绝的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已经越来越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过程中的一大阻碍。那么,造假而成的“漂亮”数据,到底糊弄了谁呢?
 
  先是企业违法将水质检测仪插入矿泉水瓶,再是西安某环保局长等人用面纱堵塞空气采样器,环境监测数据造假的手段真真是花样百出,叫人哭笑不得。
 
  尽管新环保法正式实施后,加大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查封、扣押、移送行政拘留、涉嫌犯罪移送公安机关等都成为环境执法的新手段,其中明文规定监测数据造假将对责任人行政拘留。
 
  尽管去年4月的“全国环境监测现场工作会”上,时任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在会上告诫,监测数据是高压线和红线,不能碰,保证监测数据真实可靠是监测工作的底线。
 
  但实施情况如何呢?自上而下的环保治理压力的传导,可能未必完全转化为治理的落实与深入,而反倒可能迫使一部分地方环保部门将更大的精力用于弄虚作假,在“应对”上下功夫。
 
  此次被卷入舆论漩涡的西安长安区环保分局局长等人给空气采样器“戴口罩”事件,无异于掩耳盗铃,从而形成群众的感觉与科学数据之间的“两张皮”现象,欺瞒的不仅仅自己的上级,更是当地的百姓,不仅连自己的“官帽”保不住,甚至会换来牢狱之灾,更会招来当地群众的唾弃和严格的追责。
 
  总体而言,民众直观感受和监测数据出现较大反差,无外乎两点:一方面,国家逐步重视环境质量监测数据,为保证环保“政绩”,一些地方动起篡改环境监测数据的歪念;另一方面,环保监测人员人手少、任务重,靠人工监测根本忙不过来,大量自动监控设施提供的环保监测数据至关重要。这才给了企业或地方在自动监控设施及数据上“做手脚”的机会。
 
  监测数据造假,无异于严重的治理之霾。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个基础信息的供给问题,这一工作做不好,“严环保治理”就难免英雄气短。当然,要大限度压缩环保监测数据的造假空间,提升环境信息的能见度,不单单有赖于环保系统的革新,一些属于权力运行体系上的问题,在根本上还有待更系统性的制度优化。
 
  数据质量是环境监测的保障,是保护环境的“红线”,对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面对造假消息频传的现状,又该如何查漏补缺?
 
  环保出现“伪数据”,涉事人固然是触犯了制度,但带来更多的警示则是为了彻底打造服务型政府,还需更进一步的改革。
 
  一方面,必须增加自上而下的数据抽检核对,并相应增强法律责任等层面的问责力度,要让造假者付出比环保政绩所可能带来的收益更大的代价。
 
  另一方面,扩大环境监测的参与度,引入媒体和公众对环保监测开展全程监督,让监测数据造假面临更多障碍。不仅要使污染企业“不敢为、不能为”,还要推行“阳光排污口”行动,即将企业排污口置于公众监督之下,并与网上公布的数据相互印证,同时还要鼓励公众对企业数据举报、质疑、排查,形成强大的社会监督力量。
 
  只有这样的齐心协力,才能拆穿企业或地方治污的假把戏,不给这些“骗子”可乘之机,也才能换来民众生活需要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
 

热门评论

上一篇: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渐近 环境治理市场获新引擎

下一篇:知己知彼!环保造假手段大披露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