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环境监测造假事件背后的冷思考
- 2016/10/29 10:04:40
- 61774
-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 编辑:老崔
- 关键词:环境监测监测数据造假环境监测设备
【中国环保在线 原创视野】环境质量事关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环境改善和群众感受直接相关,只能拿真实的数据赢得公信力,以切实的进步增强群众获得感,心存侥幸、利令智昏的造假,只会害人害己。
一件事情处在风头浪尖时,所承受的口诛笔伐,远远比不上冷却之后深刻的反思。西安环境监测站数据造假事件已经渐渐平息,相关的媒体报道和社会舆论也呈现出偃旗息鼓的态势,它能带来怎样的反思?
数据是环保的底线。作为我国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数据支撑,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关乎百姓民生与地方发展,意义非常寻常,不容作假。
自“史上严”新环保法出台实施后,生态文明建设首入五年规划,上升至国家战略地位,环保部改革设水气土三司,约谈通报,以及中央环保督查组的斩污利剑出鞘等等,无疑给地方环保部门戴上了“紧箍咒”。
为了改变地方官员考核位GDP轮的现状,环境考核指标与官员升迁挂钩。然而出发点固然好,但仍免不了部分官员为达个人目的,不折手段,由经济数据造假转为环境监测数据造假。为此,新环保法以及两高关于环境犯罪的司法解释中,已对“篡改、伪造监测数据”做出了明确规定,轻则惩处,重可入刑。
“不法法则事毋常,法不法则令不行。”法是有了,但真正执行并非易事。不少个人、企业乃至地方官员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行不法之事,凸显了我国当前“违法成本低”的现状。企业造假成本不过百元,却可生下数十万元治理成本;个人违法造假,警告罚款了事;官员弄虚作假,通报之后照样可以复出升迁……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统计显示,仅在2015年,全国共发现2658家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存在不正常运行、弄虚作假等问题,有17省区市立案78起。环境监测的造假方式花样繁多,叫人大呼“长见识”。
不得不说的是,相较于个人与企业造假,环保部门的造假,影响更加恶劣。作为环境保护的执法者,却知法犯法违法,带头作假,性质之恶劣,简直罄竹难书。地方环保部门作假,难道不上行下效,地方污染企业也紧跟其后,纷纷弄虚作假,危害公众生存环境,让环保部门与政府的公信力大打折扣。
此次西安造假事件中的5名涉事者被逮捕并将交由司法机关处理,彰显国家重拳治理污染和惩治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的决心,对各地各级环保部门也是一个警醒。
环境质量事关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环境改善和群众感受直接相关,国家对生态环保的重视同样是民心所向。除了监测数据之外,“民心”更是评判一个地方生态环境质量的一把尺子,不法者的掩耳盗铃之术,害人害己,终换来的必然是自食恶果。
后,老崔想说的是,环境监测数据造假,牵扯国人健康福祉,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性推进休戚相关,个人企业也好,低层高层官员也好,一旦造假,严惩不贷,并打造终生追责机制,如此,方可不辜负了人民心中的那杆秤。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