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认证体系面临大考国家认证公众难“认”可
- 2016/11/1 13:58:20
- 79885
- 来源:南方周末
- 编辑:筱阳
- 关键词:环境标志绿色消费环保
环境认证体系面临大考 国家认证公众难“认”可
若不是经人提醒,从事教育工作的上海妈妈孙美美(化名)不会注意到,在儿子小学三年级的课本封底,有一个“绿色印刷”标识。她翻看了从小学到高中的课本,包括和上海教材不同的全国版,背后都有这个黄绿色的标签。而在教辅材料中,这个标识很少有,包书皮则都没有。
印在课本背后的标签叫做中国环境标志。大部分的家长甚至教师,和孙美美一样,即使天天捧着教材,却从未留意过。
而孙美美代表的正是中国不断壮大的绿色消费群体:29-35岁为主、“辣妈”、人口超过6500万,近4年来增长14倍……阿里研究院的《绿色消费报告》根据阿里零售平台2015年的数据总结道。
标识意味着什么?怎么保证印了标识就是环保的?孙美美的问题随之而来。这是我国环境认证体系正面临的考验,亦是这一体系启动二十余年来的痼疾:企业为认证而认证,而消费者难辨标识真伪。
数量多仍难获认知
中国环境标志简称“十环”认证——环环紧扣,象征公众参与的十环围绕着青山、绿水、太阳。在23年前,如此深意的标识是通过公开征集而来,但如今这一标识可能已被遗忘。
上早将绿色认证用于产品的是原西德的“蓝色天使”环保认证。1990年代初,在原环保局直属单位工作的夏青和同事们借鉴这些认证,根据中国国情,提出“让百姓手中的钞票变成支持环保的选票”,十环由此诞生。
1994年,彼时的国家环保局、技监局、商检局等和消费品相关的部委联合成立了“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秘书处设在中国环科院,夏青是秘书处主任。
然而环境标志普及进展缓慢。9年之后,第三方认证机构“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成立。公司总经理张小丹还记得,十环标志十周年的时候,次邀请德国蓝色天使等环境标识相关机构来华,这才次向社会介绍了十环,并逐一与的环境标志开展互认——彼此承认对方的认证性。
此后,十环认证被环境标志网(GEN)选举为理事成员,参照要求进行认证管理,达不到要求的企业,认证会被取消甚至罚款。
同时,二十多年来,绿色认证也在各个行业兴起,为熟知的是印在冰箱、空调上的蓝白背景、由绿到红的能效标识。通过十环、节能节水认证的产品还被优先列入了政府采购清单。
新的标识则是“生态设计产品”。2016年9月5日发布的“生态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团体标准”,从厨房卫生间到卧室,空调、洗衣机、净化器、陶瓷砖等13项产品都包括在内,与国家标准相比,相应产品的生态设计产品要严格得多,比如净化器的颗粒物洁净空气量要求提高了10%以上,除菌率要求提高了98%。
如今,约4000家企业获得十环认证,中国已是世界上环境标志认证企业多的国家。然而,它们都面临着尴尬的现实:很难得到消费者的认知。
就像孙美美这样的家长并不知道,十环认证的绿色印刷有着家长们期盼的高标准:常见的塑化剂不得添加,喷粉应为植物类,润湿液不得含有甲醇,纸张的亮度、印刷产品的有害物限量也有要求。
不惟公众,企业亦如此。若不是相关媒体提醒,武汉华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相关人员也未注意到,公司的产品通过了批的生态设计审核,并早已挂在了网上。
“为认证而认证”
消费者感受不到绿色产品的存在,企业也似乎没在认证上考虑消费者。
夏青也感到了认证和公众的疏离。虽然与十环初创时相比,绿色认证越来越多,然而,“和百姓相关的、(公众能知道)哪些可以买的变少了。各种帽子扣上去,变成了盈利的目的。”
这也是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高工蒋建平的感受:“我国企业普遍缺乏相关能力和意识,更多是应付贸易方和政府要求,大多处于为了认证而认证的状态。”
蒋建平甚至指出:对外,企业认证就是为了出口,打破壁垒;对内,就是为了营销或是补贴,目的性很强。
企业员工也并非了解标志含义。2016年8月的可持续消费宣传周上,在北京的一家家具商场里,一些通过认证的商家销售人员也不懂得将十环作为卖点来推销。
另一方面,虚假认证的“漂绿”宣传也让消费者迷了眼。据蒋建平介绍,我国对认证控制非常严格,只有极少数主体才有资格推出绿色认证相关制度。大部分的认证是打擦边球,只能称为“评估”,而非严格意义上的“认证”。
一位十环的工作人员回复称,获得十环认证的企业约占市场份额的15%-30%,每次标准的更新,都会撤销一部分企业。但有些所谓的“认证”却是“给钱就给证”。
针对各种乱象,2015年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体系”,要求将环保、节能、节水、循环、低碳、再生、有机等分头设立的各类绿色产品统一起来,并被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列为2016年重点改革任务。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