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经济”花开正当时三年砥砺浙江治水势头足
- 2016/11/7 16:15:46
- 48811
-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 编辑:筱阳
- 关键词:浙江五水共治水处理
“美丽经济”花开正当时 三年砥砺浙江治水势头足
在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郊的浦阳江翠湖段,浦江县一小的孩子们有的在湖畔草地上尽情欢闹,有的在湖边接受防溺水安全教育。“夏天来这游泳的人太多了,我们借春游之机给孩子们上上安全课。”带队老师说。
很难想像,就在三年前,翠湖还是又黑又臭的情况。而这样的转变,正是始于浙江开展“五水共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探索。2013年开始,“五水共治”已成为这片土地上热度高的词汇之一。而一步步走到今天,诗画江南的清波碧水正被唤回。
来自浙江省环保厅的公开消息称,2016年上半年浙江水质持续变好,1月至6月,全省221个省控断面中,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的断面占76.9%,其中,Ⅰ类10.4%、Ⅱ类36.6%、Ⅲ类29.9%。钱塘江、苕溪、瓯江、飞云江和曹娥江等重点水系的Ⅰ类至Ⅲ类断面比例均达100%。
浙江,因水得名、倚水而兴。作为长江中下游的经济发达省份,浙江近年来感受到水环境承受的压力之重:一面是水资源已载不动高速发展,“水乡缺水”的尴尬随处可见;另一面是群众的“梦里水乡”渐行渐远,“头枕欸乃听桨声,眼观杂花盈原野”的意境只能梦里重现。
将日历翻到十年前,彼时的温州市永嘉县桥头镇已然是“中国纽扣之都”和“中国拉链之乡”,上百家小作坊错落于菇溪河两岸。由于工业排放,没过几年,菇溪河就变成了“牛奶河”、“垃圾河”。赢得了市场,却输掉了环境,这是永嘉县桥头镇居民杨琳不忍看到的,“大部分河道已经干涸,河床滩涂上杂草丛生,到处散布着大大小小的垃圾堆。”
桥头的经历只是浙江发展历程中的一则片段。30多年的工业化进程,在为浙江带来巨大发展和财富的同时,也给生态带来了巨大压力。随即,一场席卷全省的清理河道、清洁农村行动迅速展开。2013年11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全面实施“河长制”进一步加强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建立省级、市级、县级、乡(镇)级河长体系,并由6位省领导担任6条跨行政区域省级河道的河长。
同年12月,浙江省委作出决定,着眼于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五水共治”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其中,治污水被摆在了位。
一招接一招,一拳接一拳。开展“五水共治”两年来,浙江共清理垃圾河约6500公里,整治黑臭河5100多公里。截至2015年底,浙江全省累计建成639个镇的污水处理设施,完成208个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新增城镇污水管网6536公里,成为个实现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的省份。全省已完成1.61万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建成污水治理终端站点9.51万个,全省78.98%的村实现生活污水有效治理,农户受益率达到65.52%。2016年年底,全省将基本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
而水污染问题出在水里,根子还在岸上。水环境治理离不开增长方式转变。浙江适时调整发展方略:通过治水,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具体措施是:传统产业高新化、新兴产业规模化、高新产业集群化。
“以治水去产能、促转型,曾经的‘水晶之都’如今找到新‘跑道’。”浙江浦江县委书记施振强感叹。水晶产量曾占全国八成以上的浦江,受其粗放加工所累,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连续6年全省倒数。浦江下决心对水晶行业“动手术”。两年间,浦江2万多户无证水晶加工户被取缔,新建的四个水晶集聚园区实现统一治污“零排放”。2015年全县水晶加工主体减少了90%,水晶产业产值和税收仍增长24%和2.6%。
与此同时,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的治水思路,也一直在浙江的治水故事中延伸。2016年4月12日,浙江省出台《浙江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水污染防治工作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目标指标,为今后一个时期的水污染防治确定了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6月13日,浙江首部《基层河长巡查工作细则》出炉,进一步规范基层河长日常巡查工作,将“河长制”向常态化、规范化推进。
忆往昔,梦里江南水乡归去来;看今日,浙江美丽经济如花开。为了绿水青山蓝天,浙江庄严宣告绿色雄心:到2020年,全省地表水Ⅰ至Ⅲ类水质比例达80%以上,劣Ⅴ类断面全面消除,县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4%以上,地下水和近岸海域水质保持稳定。
(据浙江日报、杭州日报、中国新闻网、人民日报、新华网等报道)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