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皖浙“约法”绘就山水画卷生态补偿机制渐次铺开

2016/11/14 11:31:03
48017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编辑:筱阳
关键词:生态补偿新安江水处理
导读:资源有限,环境无价。如何运用生态补偿这个经济手段实现“绿”“富”共赢,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的课题。
  【中国环保在线 污水处理资源有限,环境无价。如何运用生态补偿这个经济手段实现“绿”“富”共赢,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的课题。跨省江河,国内有许多,但跨省流域生态补偿实践寥寥,“摸着石头趟过了两条河”,新安江水环境生态补偿试点成效究竟如何呢?

  
  皖浙“约法”绘就山水画卷 生态补偿机制渐次铺开
  
  皖南灵韵之地,在春季的新安江上泛舟前行,两岸多为高山峻岭、绿树环绕的徽派村庄,白墙黛瓦掩映其间。船在江中游,仿佛驶入了一幅没有边框的山水画……
  
  山是闭塞的屏障,水却是开放的大门,新安江本就是古徽商的黄金通道,是连接苏杭“天堂”之地的纽带。发源于安徽省黄山市的新安江蜿蜒而下,在浙江省淳安县汇集成为千岛湖,而歙县深渡镇至淳安县段,更是如同水墨丹青一样的“山水画廊”。
  
  自2011年起,也就是在这灵山秀水之地,迎来国内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生态补偿,是一种让生态环境保护者或受害者得到补偿的制度设计,以“谁受益、谁补偿”为原则。
  
  根据2011年10月财政部、环境保护部联合下发的《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试点实施方案》,国家层面设立的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资金为每年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出资3亿元,浙江、安徽各1亿元。试点期限暂定3年(2012—2014年)。
  
  《实施方案》规定,环保部每年组织安徽、浙江联合监测跨界水质,并以省界断面达标的水质为基本标准。若安徽提供的水质优于基本标准,由浙江给予安徽1亿元补偿;若安徽提供的水质劣于基本标准,则由安徽给予浙江1亿元补偿。中央财政的3亿元,则定向补偿给安徽。
  
  2014年,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以“水质优良”“人民满意”的成绩“交卷”。2015年9月,中国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纳入中央“顶层设计”;同年,皖浙两省又“坐到一起”,完善新一轮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实施方案。统计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新安江综合治理累计完成投资501.1亿元,新安江流域总体水质为优,跨省界街口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
  
  另据媒体的报道消息称,复旦大学此前对新安江综合治理和试点工作社情民意做的调查显示,试点政策知晓率达95.69%,政策满意度为86.65%。黄山市新安江流域生态建设保护局局长聂伟平说:“这个满意度高不是说老百姓他拿了多少补偿钱,而是他们的生态保护意识提升了、生活环境更美了。”
  
  过去人们总觉得农村地区广,人口分布不均匀,环境治理难度大。现在随着老百姓生态保护意识不断提升,农村环境治理已非难事。聂伟平说:“每个村里都有垃圾桶、垃圾池,全流域聘用农村保洁人员2791名,农村的垃圾有了去处。”据介绍,黄山市新安江流域内的68个乡镇已形成“组收集、村集中、乡镇处置”的农村垃圾处置体系,流域所有村庄已实现垃圾清洁全覆盖,年收集处理垃圾25万吨。
  
  然而,即便如此,皖浙两省的新安江流域第二轮试点诞生并不轻松。据悉,轮补偿标准,双方争论的焦点是水质,到了第二轮,还是在水质标准上有分歧。浙江方面要求第二轮试点水质标准以轮试点内三年平均值作为标准,而安徽则要求维持轮试点的标准。
  
  与此同时,“断腕”治水后亦缺乏“接骨”措施。试点实施以来,新安江干支流退养网箱涉及渔民30000多人。拆除网箱的补偿只是购买网箱的成本。另一方面,补偿资金有激励作用但仍显杯水车薪。安徽省水环境保护办公室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新安江流域实施生态补偿机制累计完成投资85.9亿元。
  
  因此,加大资金投入,拓展使用范围成了如今的破局良策。由于中央、浙江和安徽各级政府共同投入的补偿资金仅对水质进行补偿,没有完整反映新安江的生态功能价值,建议加大中央专项转移和一般转移支付力度,扩大补偿资金使用范围,除项目治理外,拓展到渔民、林农、生态移民等生态保护者直接补偿和地方机会成本补偿。
  
  好在,发达地区要环保,欠发达地区要发展,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利益,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有着示范意义。而这一经验正在复制推广惠及其他流域。
  
  (据新华社、中新网、经济参考报、21世纪经济报道、民生周刊、中安在线等报道)

热门评论

上一篇:完善污水处理工艺巡查 四大阶段缺一不可

下一篇:膜技术需求刚性增强 减低运行能耗成发展主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