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创“5+2”河长制钱塘江畔探索治水新模式
- 2016/11/18 8:34:50
- 31546
-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 编辑:筱阳
- 关键词:杭州五水共治污水处理
首创“5+2”河长制 钱塘江畔探索治水新模式
2013年末,浙江省吹响了“五水共治”的号角,浙江省委作出了“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五水共治重大决策。
作为“钱运交汇”(钱塘江和京杭大运河)的福地,在省、市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下,江干区全面打响了“五水共治”的攻坚战。辖区内有62条(段)河道,共计147.48公里,水域面积4.78平方公里。
历史上的江干,因水而名,因水而兴,自古水系充沛,是钱塘江边红火的“活水码头”。近10年来,江干却一直处于大开发、大建设时期,区内城郊接合部多、工地多、外来人口多,城市化进程相对较慢,市政设施没有完全配套,基础条件不容乐观。
2014年以来,江干的“五水共治”以和睦港流域系统治理为突破,以黑臭河道治理为重点,以“5+2”特色河长制为抓手,到2016年,累计投入40余亿元,实施600个治水项目,基本实现全区河道零黑臭、污水零直排。截至目前,全区河道水质监测断面V类达标率由2014年的16.67%提升至75%,其中,重点河道水质也不断提升,和睦港3项主要指标与整治前相比改善幅度都达到50%左右,横一港创建为生态示范河道,30条已消除黑臭河道已稳定达到消除黑臭标准,还拿下了2015年度浙江省“五水共治”高奖“大禹鼎”。
末端治理
几年前,和睦港在杭州“大名鼎鼎”,而这个“名声”却是因为“黑臭”。和睦港是杭州京杭大运河以东片区汇入钱塘江的排涝主通道,也是杭州东部河网的下游。上游拱墅、下城、余杭、江干等多个地域的水系都汇入其中,终流入钱塘江,全长11.8公里。由于途经多个城乡接合部区域,和睦港的水质处于劣五类水,成为杭州黑臭河的“典型”。
两年前,这里河面上堆满垃圾、漂浮油污,行人路过时都要捏着鼻子。
和睦港保洁班长汪济曾拍下一张肮脏的河水照片上传微信,照片上,和睦港的一个排污口正源源不断地向河道里排放着浓黄色的污水。这张照片意外在朋友圈“爆红”,“太触目惊心,大家都被吓到了,原来杭州有这么脏的河!”汪济说。
2015年,和睦港成为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河道,杭州市政府向百姓承诺,要重点治理和睦港,改变其黑臭的状况。
作为和睦港流域的末端,2015年,江干区举全区之力,破釜沉舟,扛起和睦港治水大旗。区委、区政府定下“三步走”战略:截污先行,抓住关键点;全面拆违,截断污染源;综合治理,打好组合拳。
控源头。对周边社区进行截污纳管统一改造,全面消除和睦港干、支流排污口296个,截断入河污染21960吨/日,实现干、支流污水零直排。
治沉疴。与笕桥机场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全面稳妥拆除了河道沿线机场属地上的214家承租企业共计18万平方米的违建群。
通断点。全力沟通机场港、九沙河与和睦港断点,增强水体流动性。
提水质。通过清淤、生态治理等综合整治措施,不断提升和睦港干流水质,实现出境水质与入境水质基本持平。
“杨柳堤岸翠含烟,碧湖涟漪荡香帆。”一年过去了,和睦港旧貌焕新、凤凰涅槃,已经成为了周边居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2016年,和睦港干流水质有了明显改善,三项主要水指标提升幅度均达50%左右。与2015年同期相比,水中氨氮指标平均下降58%,总磷指标平均下降31%。和睦港沿线的受益社区达25个,受益群众24.8万人。同时,和睦港的多条支流已打造成景观河道,或通过生态示范河道验收,水质基本达到Ⅴ类。
“不敢想象,和睦港(江干段)竟然能有水清岸绿的今天。”一位民情观察员在江干区护河志愿者的群里写下这样一句话。这句话,不仅是和睦港沿岸无数百姓的心声,也是江干区治水战线上下欣慰的回报,只有他们真正明白,治理和睦港有多么艰难。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