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父母官”上任之后 一河一策治污
- 2016/11/23 14:01:07
- 48614
-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 编辑:筱阳
- 关键词:河长制污水处理水处理
河道“父母官”上任之后 一河一策治污
河流穿过山川,流经村庄、城镇,受到各种污染,变得浑浊、黑臭。然而,因为一个个“河长”的出现,现在,河流又回到当初的模样。
河长制,这个由江苏无锡首创、源于蓝藻暴发的水环境管理制度,由于实施以来效果不错,近些年陆续被国内各地借鉴,安徽、福建、云南、天津、江西等省市纷纷设立“河长”。由此,一个新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河流管理机制,在城乡大地逐渐成长起来。面对日趋严峻的“水危机”,河长制作为呵护河清水绿的可行探索,能够发挥哪些作用?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作为水乡人,江西省水利厅厅长罗小云认为,河长制让每一片需要保护的水域有了责任主体,使原本无人愿管、易受污染的河流,变成了萦绕在“河长”们心头无法放下的“乡愁”。
“从前治水,治理了几十年,年年治,年年反弹。”罗小云说,根本原因在于水环境管理体制不完善。诚如江西管辖范围内的河流沟渠,以往有些是省水利厅直接管理,有些由所在市县管理。表面上看是各负其责,但省管河流很多是从市县经过,管辖范围的交界处,推诿、扯皮现象时有发生。
10月11日,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28次会议。来自媒体的报道消息称,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并指出全面推行“河长制”的目的是贯彻新发展理念。
河长制,简言之就是“一河之长”,大小河流都有了“负责人”,由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属地河流生态环境管理。这一制度的诞生,源于无锡太湖蓝藻暴发事件的问责督办,成型于江苏太湖流域的推广,近些年陆续被各地借鉴。
事实上,河长制的推行起源于2007年太湖蓝藻暴发事件。当年8月,深受水危机之痛的江苏无锡在全国实行地方行政首长负责的河长制,党政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全面统筹水上岸上、河流上下游与左右岸。实施一年后,辖区内的79条河流考核断面指标率就从53.2%提高到71.1%,初步实现了河湖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的目标。
而在此之前,对环境质量的指责或肯定,很大程度上是针对环保部门的。但在事实上,环保部门由于行政权限、技术手段、人员配备等限制,对于涉及环境的各方面掌控、调度往往力不从心。
环境问题尤其是水环境问题,牵涉领域众多,可谓包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河长制”体现了《环境保护法》中“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的要求,把地方党政领导推到了责任人的位置,其目的在于通过各级行政力量的协调、调度,有力有效地管理关乎水污染的各个层面。
目前,全国已有江苏、浙江、北京等8个省市在全境推行河长制,16个省区市在部分区域或流域水系实行河长制。以北京为例,针对全市425条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及以上的河流,从2014年起就探索河长制试点;2015年,通惠河作为跨区河流试点实施河长制;2016年,全市范围内实施河长制,明确要求每一条河都要有河长来认领,做到管理范围、职责、内容、资金、监管全覆盖。两年多来,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河长制带来的变化立竿见影。在“河长”的组织领导下,水利、国土、环保、公安等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将河湖保护纳入政府目标责任机制,不断健全“河长制”的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河湖功能初步恢复,有力推进了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治理。同时,随着“河长制”的进一步推广,一些地方还根据实际,将河长扩大到由人大、政协领导担任,部分地方设立市、县、镇、村的四级河长管理体系。
更深的影响还在岸上。江西靖安县水务局局长王仕钦说,河长制让考核重心发生调整,环境倒逼的压力使地方自觉地将治污纳入常规,并抓住契机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在靖安,凡是可能对河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行业一律被拒之门外,“我们现在的重点是发展旅游业、绿色产业,打造全域有机农业。”
在未来,随着河长制的全面推进,省长、市长、县长、乡长、村长都可能成为“河长”,成为我们“母亲河”的生态卫士,而越来越多的人也会参与到“母亲河”的治理之中。
(据人民网、新华社、经济日报、《世界环境》、澎湃新闻等报道)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