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垃圾分类呼声渐高社会共同治理或为良方

2016/11/25 11:40:37
44674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编辑:墨泉
关键词:垃圾分类分类垃圾桶生活垃圾处理
导读:在本世纪初,北京、上海等8个城市成为批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城市,然而16年过去,多数试点都不了了之。
  【中国环保在线 固废处理】在本世纪初,北京、上海等8个城市成为批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城市,然而16年过去,多数试点都不了了之。垃圾分类到底难在哪里?又有哪些破题之道?



垃圾分类呼声渐高 社会共同治理或为良方
  
  作为牵涉每一个家庭的福祉,也牵涉子孙后代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的社会治理项目,垃圾分类的要求和强调已到了很高的地步。
  
  在本世纪初,北京、上海等8个城市成为批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城市。“十二五”规划就曾提出,到2015年,各省(区、市)建成一个以上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
  
  可惜,近日有媒体报道,在我国批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城市,在“试”了16年后,不知道垃圾如何分类仍是困扰诸多小区居民的难题。不少人痛惜这虚度的“16年”,并纷纷质疑,为何随处可见的标有垃圾分类标志的垃圾桶仍旧形同虚设?为何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仍旧原地踏步?
  
  “垃圾分类的好处大家都知道,为什么还是有人不愿意做呢?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垃圾分类的知识,不知道如何分类;二是长期习惯。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引导工作,让垃圾分类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有业内人士如是说。
  
  客观地讲,多年来政府持续加强对公众的环境教育,不少居民已经具备垃圾分类基本常识,但认识迟迟难以转化为行动。专家分析,缺乏有效推力是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来看,市民投放习惯短期内较难改变,垃圾分类的参与率和投放准确率普遍较低。同时,前期开展的宣传效果也不尽理想,导致市民对各类垃圾分类设施的建设不理解,造成“邻避效应”。
  
  不难理解,垃圾分类工作未能在全流程落实,缺乏有效监管,这是垃圾分类在一些小区流于形式的主因。要落实垃圾分类工作,就要在全流程上进行设计、规划和监管,形成全流程的有效监管。任何一个环节的松懈,都会导致垃圾分类工作失效,所以,要真正落实垃圾分类工作,全流程坚持是必不可少的。
  
  咸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创建卫生城市专家库成员邢万川建议:“由政府出资或引入社会资金,引入竞争机制,在居民集中区建一批正规的垃圾回收房,目前可实行人工前端分类,待条件成熟时再实行智能分类回收。”邢万川说,公开各类回收物价格,足斤足额及时便利地回收可再生利用的物品。给每户提供专用回收箱,由用户按类别装箱回收并称重,采用垃圾折价积分购买水电或与超市相衔接、充入购物卡。
  
  邻国日本在垃圾分类的做法值得深思。日本有详细的垃圾分类,如果不按照规定丢弃垃圾,不仅会受到政府人员的说服教育,和周围舆论的压力,还可能受到刑事处分。比如目前日本的大部分地区,除了大型垃圾和一些家电垃圾之外都不用付费,丢弃家具家电等是要到便利店等地购买垃圾处理票贴在上面,垃圾才会被运作走,一件大垃圾的回收费一般是20元人民币。但是要扔电视、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大型家电的话,会是一笔不小的花费,比如扔一个大冰箱费用接近千元人民币,如果是不付费,随便丢弃是要被罚款或者被判刑的。日本的垃圾回收系统和技术相当完善,很多回收公司废旧家电的再生已经达到了95%,而不可循环,不可焚烧物的直接填埋率降到了0.1%以下,实现的零排放。
  
  近几年来,公民参与、公民对话的呼声越来越高,听证会、网络投票、购买公共服务等方式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在社会治理的决策中,这也证明政府让公民参与,做服务型政府的决心和信心也越来越大。可见,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治理正在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共同治理的模式。如此一来,垃圾分类等社会治理项目就不会再沦为纸上谈兵,各项政策就将更加从惠民来考虑,各项设施也将更加以便民来设置,公众的参与积极性必将获得极大提高,满意度也将获得大提升。
  
  (参考资料:常州日报、吴江日报、央广网、山西日报等)

热门评论

上一篇: 垃圾分类历经十六年风雨 城市垃圾处理仍捉襟见肘

下一篇:政策收严打开产业“窗口” 危废处理步入深水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