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新能源汽车步入整合期千亿蛋糕好看“不好吃”

2016/11/29 11:45:07
47415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编辑:筱阳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设备太阳能设备
导读:“到2020年,至少将会有20%的车企出局,激进一点儿说,有可能是三分之一的车企被淘汰。”一年前北汽董事长徐和谊的大胆直言,或一语成谶。
  【中国环保在线 市场行情】在未来,传统燃料汽车数量只减不增,新能源车获得审批的难度加大。隔三差五出现新的汽车企业,这在中国将不可能再出现。对环境影响大、风险高的项目也将接受更严格的环评审批。换言之,未来车企产能扩充不再是一件容易事。

  
  新能源汽车步入整合期 千亿蛋糕好看“不好吃”
  
  “到2020年,至少将会有20%的车企出局,激进一点儿说,有可能是三分之一的车企被淘汰。”一年前北汽董事长徐和谊的大胆直言,或一语成谶。
  
  10月8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精简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此次会议上,对于汽车行业明确提出“原则上不再核准新建传统燃油汽车生产企业”。这意味着,目前我国传统燃油汽车生产企业的数量已达上限,未来盘子将越来越小,中国汽车业即将由此拉开大规模洗牌的大幕。
  
  11月21日,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电动车公司——江苏敏安电动汽车有限公司获得生产新能源汽车资质。这是继2016年3月北汽新能源、5月长江EV,10月前途汽车、11月2日奇瑞新能源之后,发改委发放的第五张新能源汽车生产牌照。至此,新能源汽车资质审批速度之快,争抢之激烈引发业内关注,第六张资质获得者将于近日浮出水面。
  
  据一位要求匿名的专家透露,浙江万向、江铃新能源、国能新能源、知豆等电动车公司都在抓紧推进资质审核。“他们有的样车正在进行测试、有的已经经过了专家评审。不出意外,第六张新能源汽车生产牌照将在他们中间产生。”显然,作为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道门槛,资质的获得对企业尤为重要。伴随新能源汽车资质获得数量增多,留给众多车企的资质名额正在减少,资质的争抢更加激烈。
  
  此前,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确是一片蓝海。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34万辆,销量33.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倍和3.4倍。2016年前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1.5万辆和20.7万辆,同比均增长1.2倍左右。中汽协秘书长助理许海东指出,如果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新能源汽车的销量甚至有可能会超过年初制定的70万辆目标。
  
  然而,蛋糕大却未必容易吃到。长期从事汽车研究的业内人士肖越表示,企业跨界想从事新能源车制造,或将变得越来越难。而汽车观察员肖越觉得“越来越难”,源自我国拟提高生产新能源车企的“准入门槛”。8月12日,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简称“意见稿”)。
  
  其中,意见稿大幅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准入门槛,准入条件一共包含17项条款,从设计开发、生产能力、产品生产一致性能力、售后以及产品安全保障能力进行细化,其中有8项为“否决条款”,只要超过2项“否决条款”未达标,则该企业不符合“准入条件”。“否决条款”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开发和制造技术、整车控制系统等。
  
  与此同时,意见稿还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进行了修订。“虽然由只是由‘规则’变成了‘规定’,字面上仅一字之差,但是在约束力上后则明显提高了不少。”肖越说。肖红则认为,新能源车企准入门槛的提高,也意味着车企想要立足还是要依靠在关键的核心技术上进行创新,“将以前一技傍身就能生产,转变成了全面发展。”
  
  毫无疑问,不管是对于传统汽车的限制,还是对于新能源车的推广,政策导向只有一个,即推动汽车行业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这也是这一新政带给汽车业的深一层思考。此前业内流传新能源乘用车“准入牌照只限十张”,尽管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副理事长、国家发改委特邀专家张书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未听到过这一说法,但业内人士认为,准入门槛提高会让一些有投资冲动的企业冷静下来,寻找其核心竞争力。
  
  据预测,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年消费量将达到汽车市场需求总量的5%以上,2025年增至20%左右。在“中国制造2025”的推动下,中国将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产业链,与先进水平同步的新能源汽车年销300万辆,自主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达到80%以上。
  
  新能源汽车盛宴的开始也意味着敲响了行业决战的钟声。大众、宝马、沃尔沃、通用等巨头在华的新能源汽车战略日渐清晰且雄心勃勃。但在政策红利和巨大市场需求的背景下,中国自主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有了“弯道超车”的机遇。值得欣喜的是,一些车企在新能源汽车上的设想和布局并非“短平快”,而是致力于建立在研发、技术等核心竞争力上,力争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赢得市场。
  
  (据广州日报、华夏时报/翟亚男、21世纪经济报道/纪伟、长江商报/黄聪、经济参考报/郭翔、)

热门评论

上一篇:摆脱“花瓶”发力七领域 逾7000亿风电雏形初具

下一篇:“混合能源时代”力催电力转型 清洁能源成开发重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