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海水淡化暗礁潜伏新一轮行业整合将成突围路径

2016/12/22 13:47:57
40448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编辑:筱阳
关键词:海水淡化海水淡化设备反渗透设备.膜技术
导读:有业内人士感慨,“大家都知道发展海水淡化很重要,但现实是问的人多、做的人少,真正用海水淡化来解决缺水问题的城市少之又少”。
  【中国环保在线 污水处理】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脱盐生产淡水。海水淡化是水资源的重要补充和战略储备,也是确保国家水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技术不是阻碍海水淡化更好更快推广的关键性因素,尚未形成有效的淡化水价格机制以及缺乏具体可操作的优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海水淡化的发展。
 
  缺水,一直困扰着我国多个地方。今年夏天,一些“口渴”的沿海城市坐不住了。于是,像往年大旱季节一样,位于天津的国家海洋局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又迎来了众多前来“讨教”海水淡化技术的调研队伍。可接下来,一如过往,此次的海水淡化咨询多数没了下文。“一下雨,就不急了;或者,一问成本,就为难了”。类似的情况,海水淡化专家们遇到过多次,如今,已习以为常。
 
  时冷时热,冷多热少,是当前我国海水淡化步履蹒跚的真实处境。有业内人士感慨,“大家都知道发展海水淡化很重要,但现实是问的人多、做的人少,真正用海水淡化来解决缺水问题的城市少之又少”。
 
  截至2015年底,中国大陆地区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21个,日产水规模突破100万吨,大海水淡化工程规模为20万吨/日。国家海洋局近日发布《2015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据了解,这是国家海洋局就全国海水利用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
 
  国家海洋局科技司司长雷波介绍,截至2015年底,全国海水淡化工程在沿海9个省市有分布,主要是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沿海城市和海岛。其中,北方以大规模的工业用海水淡化工程为主,主要集中在天津、河北、山东等地的电力、钢铁等高耗水行业;而南方以民用海岛海水淡化工程居多,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海南等地,以百吨级和千吨级工程为主。
 
  来自日前媒体的报道消息称,北京发布“十三五”时期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时也提到,北京将研究推动海水淡化入京等工程。海水淡化后可以喝吗?味道怎么样?国家海洋局科技司副司长辛红梅说,海水经淡化处理后,味道和普通饮用水一样,并且由于其中的钙、镁离子含量少,水的硬度较低,更纯净。据了解,中国海水淡化主要采用反渗透和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技术,产水成本5—8元/吨,与国外的1美元/吨,价格接近。
 
  然而,海水淡化的现实却有些“骨感”。事实上,和成本的战争似乎是海水淡化行业的宿命。
 
  “成本高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采用膜法淡化要耗费电能,但中国的能源价格很高,增加了成本。”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所长李琳梅解释,现有水价未包括政府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投入成本。“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水资源的稀缺,水是如此重要,却又如此廉价。”
 
  习惯了对水的低定价,公众可能一时难以接受淡化水价格。“在大部分沿海地区,海水淡化执行的是工业用电价格,造成海水淡化水价格较高。建议在全国推行海水淡化优惠电价政策,降低海水淡化制水成本。”国家海洋局科技司有关负责人说。管理机制上,全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一些地方遭遇干旱,地方政府立刻急了,赶紧立项发展海水淡化技术,可一旦下雨了不缺水了,又会把项目搁置。”李琳梅说。
 
  基于上述困境,在众多业界人士看来,主要有两种思路可让这一门生意摆脱成本束缚。一个是增加收益:要么提高水价,要么政府给予补贴。但提高水价,会让本来就已经营艰难的工业企业负担增加,很难实现,民用水价上涨更是阻力重重;而政府补贴的举措,不是不行,但综观各行各业,依赖政府补贴却能发展好的重资产(意味着高风险)行业简直凤毛麟角。因此,希望就落在了另一条路上:进一步降低成本。
 
  水淡化的成本并非没有压缩的空间,其中关键在于,提高核心设备的技术水平和国产化率,以及提升项目运营的能力。技术及资源的重构与整合往往是一个行业进步的动力,前面提到的这类对专业型公司标的收购和投资,毫无疑问将促进先进技术间的整合,从而推动行业水平的提升。对于设备公司,海外先进技术的吸收和本土化将促进国产产品的更新迭代和国产化率提升;对于工程企业,海外标的的项目经验无疑有助于提升其系统集成能力和工程实力。
 
  据了解,近期国家海洋局将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全国海水利用“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期间,我国将根据沿海城市、海岛和新建工业区的水资源短缺现状及发展基础,规划布局建设不同类型海水淡化工程。同时开展海水淡化建设运营模式、水价补贴机制、电价优惠政策等研究,营造有利于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和市场环境。
 
  (据经济日报/沈慧、新京报/王硕、人民网/刘诗瑶、南方周末/史方标)

热门评论

上一篇:稳步推进“一厂一策” 助力污水处理厂绿色提标

下一篇:中国开启治水新格局 “合而长治”护航水生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