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地方政府业绩挂钩环保环境权重远超GDP

2017/1/17 11:04:08
46623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编辑:墨泉
关键词:环境权重生态考核环境监测
导读:2016 年冬季以来的一场场雾霾过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将发生根本性变化,环境因素的考核置于比GDP 更重要的位置。
  【中国环保在线 行业动态】2016 年冬季以来的一场场雾霾过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将发生根本性变化,环境因素的考核置于比GDP 更重要的位置。通俗一点就是,之前政府官员的考核中,更多是考核的GDP,也就是经济的增长。政策的出台表明从中央到地方层面对经济发展的认识有所提高。

地方政府业绩挂钩环保 环境权重远超GDP
 
  1月12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在月度例行宏观数据发布会上表示,近期印发的多个涉及到生态文明指标的考核,对生态环境质量等体现人民获得感的指标赋予很高的分值和权重。GDP 的权重远远低于环境等指标,这意味着从1949 年以来GDP 至上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将发生根本性变化,环境因素的考核置于比GDP 更重要的位置。
 
  赵辰昕提到的生态文明指标考核,包括近期出台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以及发改委、统计局、环保部、中组部等基于此文件制定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等。
 
  具体权重方面,资源利用权重占29.3%,环境治理权重占16.5%,环境质量权重占19.3%,生态保护指标权重占16.5%,增长质量权重占9.2%,绿色生活权重占9.2%。其中GDP增长质量权重不到资源利用、环境质量权重的一半,占全部考核权重不到10%。
 
  通俗一点就是,之前政府官员的考核中,更多是考核的GDP,也就是经济的增长。而在今年之后,考核模式将发生根本性变化,环境因素的考核置于比GDP更重要的位置。国家统计局原司长黄朗辉指出,这是中国发展方式的重大变化,社会已经有了共识,即单纯为了追求经济增长而导致环境质量下降,这样的增长没有任何意义。
 
  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处于高资源消耗的粗放水平。为了保持GDP高增长,有的地方、有的官员不惜大量消耗资源,听任生态环境恶化,导致单位GDP能耗居高不下。然而,来势汹汹、久久不愿离去的雾霾天气给这种牺牲环境换GDP的短视政绩观敲响了警钟。
 
  官员考核权重的调整,无疑是一根政绩“指挥棒”,什么考核比重高,官员工作的重视程度就高,什么考核比重低,自然在平时不愿花大力气。如今,在考核比重中,GDP增长质量不到资源利用、环境质量的一半,无疑是一次重大调整,彰显出党中央治理环境的坚定决心,拿出了破除“唯GDP”怪象“杀手锏”。如此下去,将力量集中于抓经济,已经难以凸显政绩,唯有在环境方面做文章,政绩才可能脱颖而出。只要严格打表,相信“唯GDP”时代必将成为历史。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表示,上述政策的出台表明从中央到地方层面对经济发展的认识有所提高。“从前是‘唯GDP论’,从长远来看负面作用较大。GDP指标有局限性,出台绿色指标考核是一个可喜的进展,未来各地方要更多确保环境质量改善,而不是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胡迟说。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能源经济系主任郑新业也认为,绿色考核指标具体到企业方面,治理环境要强调,国企的经济利益应该是摆在第二位的。
 
  需要着重注意的是,环保权重超过GDP了,但官员的政绩观不是一夜之间能彻底改变的。舆论仍热衷于对GDP增长速度进行排名、解读,GDP增长仍是地方竞争角逐的重点。因此,扭转唯GDP论的政绩观还需要对地区经济发展进行多维评价,综合考虑不同区域的自然资源禀赋、科技创新能力、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以及在区域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承担的功能,正确看待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表示,推行生态考核的做法值得大力肯定,说明国家已经将空气污染治理提到的高度,当然也要防止一种倾向,即一些基层干部为了完成考核,在空气质量监测与治理数据上作假。
 
  新京报评论认为,要想让官员生态考核真正“重起来”,除了增加考核权重,在执行层面至少做好两件事。一是强化问责,对统计数据造假零容忍。二是,让公众参与监督,包括推动考核数据和信息的公开,细化相关程序等。官员政绩考核改革不能关起门来,这一场改革要想成功,开放和透明是前提。

热门评论

上一篇:尽享“天时地利人和”之利 我国碳市场迎来高峰期

下一篇:寻找“十三五”绿色契机 酿变中环保准备好了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