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政策红包来袭再生资源产业迎“暖春”

2017/2/6 11:14:02
50009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编辑:老崔
关键词:再生资源产业再生资源再生资源回收
导读:1月25日,《三部委关于加快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为再生资源产业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吹响了集结号。
  【中国环保在线 原创视点】聚焦时事要闻,追踪环保动态,关注现场,《环保视野》为您一网打尽每日新环保快讯。

政策红包来袭 再生资源产业迎“暖春”
 
  度过2017年新春佳节,迎来新时期新气象。2017年2月6日,中国环保在线网站服务、会员服务、公众平台等全面恢复。开工大吉之际,恭祝环保行业各界人士:新春快乐,鸡年大吉!
 
  吉祥话说完,咱们言归正传。就在春节放假这段时间,环保行业迎来一波难得的政策“红包”。2017年1月25日,工信部、商务部、科技部联合发布《三部委关于加快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再生资源产业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吹响了集结号。
 
  《意见》明确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管理制度健全、技术装备先进、产业贡献突出、抵御风险能力强、健康有序发展的再生资源产业体系,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达到3.5亿吨。建立较为完善的标准规范,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的突破,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示范企业,再生资源产业进一步壮大。
 
  长期以来,行业准入门槛短缺,受到国内外经济大形势的深刻影响,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先天营养不良,一直经历着艰难的“寒冬期”。可以说,《意见》的出台,让我国再生资源产业迎来了一个“暖春”。
 
  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2015年,全国回收企业有13万家,比前年减少7000家;各类回收站(点)30万个,比前年减少5万个;回收行业从业人员1500多万人,比前年减少300多万人。还有一份统计显示,再生资源行业大小企业达10万多家,80%以上为民营企业,其中民营小企业占比达到了60%。规模小、融资能力差、抗风险能力低是这些小企业的普遍特点。再生资源产业的窘境可窥一斑。
 
  再说刚刚过去的2016年,国内经济形势虽然有所回暖,但仍旧严峻,再生资源产业的支撑因素不断弱化乃至消失,与此同时,新的支撑力量尚未成型。由此可以推断,产业调整期还将延续一段时期。
 
  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步履维艰,但其经济与社会效益却不容忽视,这也是国家政策不断加码的根本原因所在。截至目前,再生资源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重要性日益凸显。此外,作为绿色循环经济的强力践行者,再生资源产业已然成为安置就业的“头号力量”。数据显示,各类回收企业4万多家,从业人员1800万人,其中属于供销社系统的有5000家。
 
  鉴于再生资源产业的重要性,高层红利的下发势在必然。在“阵痛”的同时,产业机遇期的降临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生态文明建设的巨大压力下,环保产业突飞猛进,节能减排等各项政策持续落地,经济结构及能源结构等改革日益深化等,都为再生资源产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引擎动力。
 
  系列政策方针的出台,更为再生资源产业提供了关键性的助力。2015年,《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中长期规划(2015——2020年)》出台,明确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中长期目标,部署了分类建立回收体系、完善回收节点功能、培育回收企业、健全回收管理制度等工作任务。2016年,6部委又印发了《关于推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提出推广“互联网+回收”的新模式、探索两网协同发展的新机制、提高组织化的新途径、探索逆向物流的新方式。
 
  由此可见,此次《意见》的出台,是承前启后的,具有不可小觑的重要意义。为了确保再生资源产业政策利好的落地实施,《意见》还提出了六大保证举措:完善法规制度、强化技术支撑、创新管理模式、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加强舆论宣传。
 
  综合上述分析,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未来几年内,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外加政策利好的推动及市场引导,再生资源行业将向着现代化、集约化、科学化方向全面发展,并不断发展成为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朝阳产业。
 
  如此一来,再生资源产业从过去的蓝海摇身一变为新蓝海。在这样一片狼少肉多的领域,创新成为企业成败的决定因素。如何与环保、环卫企业深入合作,形成涵盖环卫、再生资源、物流的完整产业链,是企业需要把握的新方向。
 
  以上就是今天的环保视野,感谢您的阅读。东西南北,精彩放送,更多资讯我们明天再会。

热门评论

上一篇:“空气买卖”大行其道 今天你吸了吗

下一篇:2020黑水实现全面治理 农村污水处理拐点将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