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桐庐垃圾分类有新招 综合施策实现快准好
- 2017/2/27 15:05:41
- 25082
- 来源:浙江在线
- 编辑:Leven
- 关键词:生活垃圾处理农村垃圾处理垃圾分类
【中国环保在线 地方新闻】垃圾分类需要“全民参与”,协同合作,正如浙江杭州桐庐县环保局生态科科长葛丹所说的一样,“全村无保洁员、人人都是保洁员”将催化老百姓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过程。研究垃圾分类的具体办法需要的是“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也需要因地制宜,桐庐的“鸡毛换糖”店、积分奖励模式、红黑榜模式等都不失为有借鉴意义的新方式。
杭州桐庐垃圾分类有新招 综合施策实现快准好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浙江省民生实事中,第二件就是“研究制定垃圾分类的具体办法”。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作为破解“垃圾围城”困境的重要手段,浙江各地一直在不断地前行与探索,随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听取了浙江关于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汇报,垃圾分类浙江经验正在向全国推广,而从中不断涌现出的地方办法,也正为垃圾分类制度的完善与推广提供可借鉴性经验。
提起美丽乡村,很多人都会津津乐道于桐庐的“绿水青山”。去年浙江公布的批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县和示范乡镇名单中,它也成为杭州一个美丽乡村示范县。
事实上,除了因为“绿水青山”而被人们广为认可以外,近几年桐庐也因为垃圾分类而备受关注。徒步在桐庐的很多乡镇中,你常常会产生一种错觉,这还是记忆中农村惯有的“垃圾乱堆放”的场景吗?卫生、干净、整洁等直观的体验,直接颠覆了以往的认知。
多管齐下:
垃圾分类改善了环境 拉近了邻里感情
作为旧县街道妇联主席的王芬,近,比往常更忙了。她另外一个身份是西武山村的驻村干部,去年开始在村里试点的“鸡毛换糖”式垃圾分类方式,让这个山村迅速走红,一波又一波的人前来取经。
“我们的垃圾分类工作,不仅仅是推进环境保护,更重要的是拉近了邻里关系,让我们村的新村民真正融入到了村里。”一说起村里的垃圾分类工作,王芬的话匣子打开了。
西武山村的变化显然是大的,短短几个月内,这个昔日的环境落后村一跃成为了“清洁桐庐”的典型。
据了解,西武山村是个城郊结合村,本地村民不足300人,外来人口却有1000多人,大部分在村里的63家企业里工作。一直以来,垃圾多、分类难,矛盾多、管理难,隐患多、排查难的“三多三难”问题制约着村里的环境和经济发展。
去年,经过多方调研和征集意见,“鸡毛换糖”店正式在村里试点运行。作为一种新型的垃圾分类模式,村民可将一些易对环境产生危害的垃圾,同时感觉扔掉又可惜的废旧物品积攒起来,向这家“鸡毛换糖店”兑换实用的生活用品。
旧县街道西武山村“鸡毛换糖”店兑换回收项目表
王芬笑着举例道:“50只塑料袋兑换鸡精一包,20个塑料瓶兑换牙膏一支,10节旧电池兑换酱油一包……”
除了“鸡毛换糖”店,村里还开通了微信群,成员由村两委班子、村商会会员、所有企业主组成,村里分管卫生的干部每天会向微信群中推送一条关于垃圾分类、环境卫生的提示信息,并定期在群里晒垃圾桶内的垃圾分类正确和错误照片,同时注明企业名称。
“我们村的情况比较特殊,外来人口比较多,我们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和服务,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关爱,也易于接受我们的垃圾分类工作。”王芬说道。事实上,通过一系列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村里垃圾乱扔的现象大大减少,邻里关系也变得更好了。
“环境好了,什么都能跟上。”王芬郑重地表示。
高招迭出:
桐庐全面破解垃圾分类“难题”
美丽杭州,桐庐先行。多年来,桐庐当地一直在花大力气解决农村垃圾分类问题。不光是西武山村的“鸡毛换糖店”,全县还形成积分奖励模式、身份明示模式、评比模式、红黑榜模式、有偿回收模式等14余种草根经验,鼓励农户及游客按可堆肥和不可堆肥进行分类投放。
从桐庐县环保局了解到,2012年,桐庐按照“政府推动、群众主体、市场反哺、城乡一体”的思路,从人口占69%的农村入手,将“资源化、减量化、产业化”作为解决垃圾危机的根本途径,积极探索“源头分类、科学管理、内生动力”标准化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和资源化综合利用工作。按照“简便易行、大类粗分”原则,在农村地区鼓励将垃圾分可堆肥与不可堆肥(通俗称可腐烂和不可腐烂)两类进行分类收集。统计数据显示,相比2015年,2016年该县的垃圾焚烧量下降15%。
“我们今年还将继续开展无保洁员村的创建工作。提倡‘全村无保洁员、人人都是保洁员’。”桐庐县环保局生态科科长葛丹说道。
据葛丹介绍,县里之所以取消保洁员,就是想实现环境整治从老百姓“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
“这算是我们桐庐垃圾分类的一个创新模式,现在房前屋后,只要在这户人家范围之内,这块地的保洁工作就由他们来负责。”葛丹说。
同时,目前桐庐每两个月开展一次示范村和差村评选。评上示范的村,将给予每村1万元的奖励。差的村被通告限期摘帽,并上报至组织部和纪委。
另外,今年桐庐还将成立垃圾分类村级专家库,将县里垃圾分类工作有经验有想法的村民、收集员、村干部等草根专家纳入专家库,定期召开座谈会,为分类较差的村共同“把脉开方”。(记者 孙璐)
原标题:桐庐:分出去的是垃圾 拉近的是邻里感情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