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沉寂多年再迎“强心剂”海水淡化产业渐入佳境

2017/3/7 9:10:12
27227
来源:宇墨智库
编辑:筱阳
关键词:海水淡化海水淡化设备海水利用
导读:《全国海水利用“十三五”规划》无疑是一针及时的强心剂。这一针的效力究竟如何,还得等待时间的消化作用,但看看“配方”还是可以提供很多预期未来的线索。
  【中国环保在线 污水处理】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海洋局近日印发《全国海水利用“十三五”规划》的通知。《规划》指出,“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海水利用规模化应用的关键时期,到2020年,海水利用将实现规模化应用,海水利用创新能力将得到提升。

  沉寂多年再迎“强心剂” 海水淡化产业渐入佳境
 
  2016年底格外热闹,相关部委不约而同地颁布了一系列重磅政策,一时间几家欢喜几家愁。对过去一个周期历经喜悲的海水淡化行业,《全国海水利用“十三五”规划》无疑是一针及时的强心剂。这一针的效力究竟如何,还得等待时间的消化作用,但看看“配方”还是可以提供很多预期未来的线索,所以,“配方”里到底有什么?
 
  海淡行业十年喜与悲
 
  在看配方之前,先得讲点古,以防一看到礼物就头脑发胀的冲动,毕竟冲动这魔鬼海淡行业几年前就见过。
 
  我国海淡产业历史并不短,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但在此后四十余年的时间里,整个行业发展都非常缓慢,规模也很小。
 
  “十一五”忽如一夜春风来
 
  份正式发布以指导海淡行业发展的是2005年的“十一五”《海水利用专项规划》,规划明确了海水利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同时提出了海水淡化产业化的总目标。在“十一五”期间国内海淡规模也确实呈倍数增长,在短短几年间,全国海淡规模从2003年的3.1万吨/日增长了近19倍至2005年末的58.5万吨/日。值得一提的是,虽然2010年的海淡规模仍然远低于“十一五”总体规划目标,但由于增长势头迅猛,当时业内对行业前景非常乐观。
 
  2012年2月,《关于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意见》再次给这种预期加码。《意见》直接将“十二五”的发展目标提高至220—260万吨/日,这个数字是2012海淡规模的3倍多(2012年的规模为78万吨/日)。这样一个高到天际的目标在当年的乐观预期中仿佛已经给“十二五”末的海淡市场提前上了保险。
 
  突如其来的断崖式跌落
 
  仅仅十个月后的2012年末,《海水淡化”十二五“规划》发布,将发展目标下调修正至220万吨/日。这点不起眼的轻微下调就像一个预兆,预示了海淡市场“十二五”后半阶段的迅速冷却,终,这个略微“保守”的目标确实也并没有挽救“十二五”末海淡实际规模不足目标预期一半的尴尬。

  举例来说,在此期间,原计划14年底开工建设、19年投产,设计总规模300万北控阿科凌曹妃甸海水淡化项目也频频陷于企业撤资、项目停摆的传言之中,同时该公司此前设计规模5万吨/日的海淡国家示范项目在投产之后也因为缺乏足够的政策执行,生产的淡水销售远不如预期(甚至有传言称其运行设备不足设计规模的20%)。至2015年底,全国海淡规模虽然超越百万,却掩饰不了发展中的惨淡。
 
  顺带一提,直到“十三五”结束,全国海淡规模才刚刚超过“十一五”的高目标,当然更不用说还飘在天际的“十二五”目标了。
 
  从过去的经验看,海淡行业一直被寄予很高的预期,这是由于我国日益尖锐的用水矛盾导致的战略上的高度重视。客观地讲,两版规划对海淡行业的驱动作用还是非常明显,过去十几年我国海淡行业无论是从规模、产业化、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应用以及相关标准系统的发展情况都出现了飞跃,与“十一五”初期的行业水平不可同日可语。
 
  但现实的情况,也确实充满尴尬。政策执行力弱等问题简单责难地方政府其实并不公平。归根到底,原因还是老生常谈的那一个字——贵。对比现行水价,海水淡化水的成本过高一直是我国海淡行业大的痛点。毕竟经过国内外多年的累积,技术早已不是制约因素。说来说去还是钱闹的。

 

热门评论

上一篇:海水淡化催涨高景气周期 九三学社建言加强自主技术

下一篇:起底黑臭水体治理八大误区 岂能病急乱投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