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术业难有专攻? “野蛮人”侵袭下环保路在哪儿

2017/3/7 11:47:16
52109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编辑:筱阳
关键词:环保环保产业环保市场
导读:随着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节能环保愈发炙手可热,越来越多的非环保资本破门而入。自此,“野蛮人”开始了在环保产业的跑马圈地。
  【中国环保在线 原创视点】聚焦时事要闻,追踪环保动态,关注现场,《环保视野》为您一网打尽每日新环保快讯。

  术业难有专攻? “野蛮人”侵袭下环保路在哪儿
 
  随着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节能环保愈发炙手可热,越来越多的非环保资本破门而入。自此,“野蛮人”开始了在环保产业的跑马圈地。
 
  巨大的市场蛋糕无疑是各路资本涌入的助推器。“十一五”以来,环保产业年均增速超过了13%。与此同时,我国从6000亿环境治理投资总额逐步上升到逾8000亿元,仅仅只用了5年的时间。业界普遍预测,随着黑臭水治理、土壤修复、环境监测等细分领域逐步释放市场需求,未来四年内的中国环保市场空间规模将达17万亿元。
 
  据《腾讯财经》报道,在“新兴经济支柱产业”的预期下,环保产业近年来开始“热”起来,具体表现在三方面:一是产业并购重组加剧;第二,大型国有企业纷纷进军环保,包括葛洲坝集团、中国石化等“央字头”企业,以及重庆钢铁、杭州钢铁等产能过剩领域的企业;第三,资本市场看好环保产业。而这对于全国环境商会会长赵笠钧而言,印象尤显深刻:“曾经有资本界的朋友对我说,现在放眼看去,除了环保等少数几个有投资价值的行业,其他领域可能没有太多的投资机会。”
 
  据公开资料,仅在2016年,通过并购、合资、资产注入等方式涌入环保领域的外来上市企业就逾20家。特别是大型国企进军成为新业态。诚如中交建旗下中交生态环保投资有限公司成立,招商局成立招商局生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众多业界人士指出,借助自身雄厚的资本力量、良好的政策资源优势与企业品牌内核,包括葛洲坝集团、中国石化、中车、中交、徐工集团、中国建筑等央企竞相跨界布局环保市场,并借以PPP模式的新浪潮迅速切入到污水处理、大气污染防治、土壤修复、垃圾焚烧发电等诸多环保重点领域。
 
  但大量资本在加竞争格局的同时,亦让环保产业频频受到“野蛮人”侵袭。正如2017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刘正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指出,“环保企业是给环境‘治病’的。一个人生病了,谁不愿意到专业医院找专业医生看病呢?”但现实是,如今环保“野蛮人”乱象愈发严峻,即低价项目竞争令产业不断被击穿,导致专业化、化环保企业被挡在“门外”,无法参与环境治理项目。
 
  面对供给侧改革在经济领域掀起的一股新浪潮,专业、是包括环保在内的所有行业的努力方向。然而,如今多数环保PPP项目的中标企业并非专业环保公司,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些建筑施工类企业。据E20研究院调查显示,环保类PPP项目中,国有企业占比达72%,民营企业仅占28%。在业界资深人士王志彬看来,这样或将导致环境治理出现良莠不齐的效果。具体来看,在黑臭水体治理方面,“非专业环保企业虽在施工建设方面存在明显优势,但在自然与生态的结合、环境系统综合治理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偏差。”
 
  谈及专业化企业被PPP项目“拒之门外”,有业界资深人士将其归咎于体制不完善。在接受《华夏时报》专访时,北京绿创声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姜鹏明指出,由于目前资源大多掌握在政府和大型国有企业手中,会造成“病人给自己开药方”的情况,医生则很难有处方权。更有甚者,项目是企业自己的,要治理也必须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因此,终还是包给业主集团下属的环保企业,哪怕这家公司没有专业的环境治理素质。
 
  另一个造成掣肘的因素是,环保PPP项目的“规则”中对民营企业提升了准入门槛。在日渐多元化发展的大环保时代,加之PPP模式备受热捧的发展趋势下,中小民营企业的商业模式正迎来的挑战:原有直接向政府提供设备与服务,现在可能会变成“野蛮人”的一站式供应商,市场利润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而在诸多领域呈现出来的竞争业态,无疑将助推环保项目成为大型央企、国企的盘中盛宴。
 
  因而,在生态环境监管力度趋严的背景下,“只能请真正的医生来治理。”姜鹏明说道。
 
  以上就是今天的环保视野,感谢您的阅读。东西南北,精彩放送,更多资讯我们明天再会。

热门评论

上一篇:在争议中越挫越勇 超低排放再入政府工作报告

下一篇:全国两会话环保 这几大领域非火不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