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聚光灯下难掩消纳困境将污泥处理进行到“底”

2017/3/29 15:41:02
53650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编辑:筱阳
关键词:污泥处理污泥处理设备污泥脱水设备
导读:与市场预期乐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时冷时热、冷多热少,至今仍被视作当下污泥处理步履蹒跚的真实处境。
  【中国环保在线 污水处理】随着城市化进程呈现迅猛发展态势,污水处理需求也愈加迫切。然而,作为污水处理的“衍生物”,污泥市场发展却始终不及预期。据公开资料,我国真正实现污泥安全处置的比例不超过20%。

 

  聚光灯下难掩消纳困境 将污泥处理进行到“底”
 
  从无到有,从冷到热,历经四十余年的污泥处理令人堪忧。
 
  舆论曾指出,未来5年,污泥处理产业将走进春天里。但与市场预期乐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时冷时热、冷多热少,至今仍被视作当下污泥处理步履蹒跚的真实处境。有业界人士感慨,“污泥处理重要,但现实是问的人多,做的人少,真正实现污泥无害化的城市少之又少。”
 
  作为城市污水处理过程的必备产物,从来源上讲,污泥主要分为工业与生活用水两大板块。据《能源》杂志报道,当下生活用水污泥占据了较大比重,其主要来源于污水处理厂。一般来讲,1000吨污水大约会产生1吨左右的污泥。在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中,个步骤是将污水引入沉降池将杂物进行沉降,再将剩余的污水通过过滤、渗透等方式进行进一步处理。终沉降后形成的沉淀物则是污泥。
 
  期间,即使经过浓缩消化处理,由污泥造成的环境危害仍比想象的要严重。在水处理业界人士胡峻铭看来,由于重金属具备累加特性,可致多年生植物重金属超标,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风险。如若只是采用露天堆放、土地填埋、污泥外运等方式随意处理,则极易造成土壤污染,进而导致地下水二次污染。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运输成本高、堆放面积大、堵塞垃圾渗滤液管等不利因素,近90%含水率的污泥也让垃圾填埋场左右为难。同样面临尴尬的还有污水处理厂。众多业界人士指出,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经费本就捉襟见肘,如果再加上处置污泥,则将面临“有心而无力”的尴尬现实,这就使得部分污水处理厂“重水轻泥”,有意无意地将污泥处理责任搁置一旁。
 
  也正因此,污泥处理开启了从业界关注到顶层设计的转向。2011年印发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明确,“十二五”期间全国规划建设污泥处理处置量总规模应达518万吨/年。随后的一年,“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再次对污泥处理处置予以了具体的时间表:截至2015年,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80%,其他设市城市达到70%。
 
  而现实是,这一目标并未完成。根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的公开数据,截至2014年底,全国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仅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的近45%。另据《中国环境报》日前报道,截至目前,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基本实现了污泥的初步减量化,但并未实现污泥的稳定化处理。虽然80%污水处理厂建有污泥的浓缩脱水设施,达到了一定程度的减量化,但约有80%的污泥未经稳定化处理。
 
  “治水不治泥,等于未治水”。如何破局污泥处理处置难题?业界将治理良策锁定于污泥终归宿。据悉,目前常用的消纳污泥方式有填埋、焚烧、堆肥、建筑材料等。但上述处理方式亦有着各自的“成长烦恼”。诚如就填埋而言,埋在哪儿,怎么去烧,谁来回收仍旧是业界未能跨越的一道门槛。污泥焚烧同样面临困境,在消耗大量能源的同时,随之产生的大量细颗粒飞灰将夹杂残留的重金属,令污染物转移到大气中。
 
  从资源循环利用的角度看,与“污泥上天”相对应的土地利用,正逐步成为近来业界共识。在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王洪臣看来,虽然回归大地仍存一定风险,但仍能对污泥资源化进行可控的无害化处理。简单地说,也就是在高标准处理的基础上,对污泥进行包括前端评定、中期跟踪、后端监管的一系列科学举措,实现污泥处理的绿色扎根。
 
  此一时,彼一时,这条路也走得尤为艰辛。胡峻铭对此深有体会,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胡峻铭进而指出,“污泥堆肥企业如果要将有机肥进入到农户的终投药点,就需要农业部对有机肥进行认证许可。农业部门出于避免工业污染源进入农业用地的考虑,并不允许污泥在农田进行利用。”如今,污泥在处理后能否农用仍处于混沌状态。
 
  但真正的局限不仅如此。正如关注污泥处理的张明虎所言,“说一千,道一万,污泥处理难就难在其本质的界定。既不是污水,也不是固体废物,从而造成技术处理路径的不确定性。因而,妥善解决污泥处理的终端问题,也成了其“十三五”期间实现良性发展的题中之义。

热门评论

上一篇:2017成水环境治理大年 产业供给走向生态化格局

下一篇:海绵城市建设按下快进键 撬动万亿资本跟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