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电子垃圾产业链构建规范化回收体系
- 2017/4/14 15:16:24
- 28984
- 来源:科学网
- 编辑:Leven
- 关键词:电子垃圾处理危废处理循环经济
【中国环保在线 固废处理】我国电子垃圾回收市场出现了一种矛盾现象,正规回收企业常常无事可做,游商游贩却遍地开花。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研究员温宗国认为,这恰恰说明我国尚未形成规范化回收体系。如何在挖掘电子垃圾隐藏“富矿”的同时,实现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多方合力构建行业规范,才能让灰色产业转化为绿色经济。
“绿化”电子垃圾产业链 构建规范化回收体系
我国是电子产品消费大国,随着电子产品的快速迭代,当前,我国正迈入电子产品报废高峰期。2016年5月,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发布《中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及综合利用行业白皮书2015》。白皮书指出,到2015年,我国首批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和微型计算机的理论报废量达到了约1.2亿,同比增加9.32%,新增目录产品中手机的理论报废量同比增加约50%,高达18721万台。
面对逐年扩张的电子废物规模,一方面,海量电子垃圾泛滥造成的环境污染日益侵蚀人们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电子废弃物中富含的可利用资源吸引着各路“掘金”企业纷纷前往;一方面,具有先进环保资质和优良技术的废旧电子产品回收企业由于电子废物“供给太少”经常处于停产状态,另一方面,游商游贩遍地开花,粗放的作坊式电子垃圾处理市场野蛮生长。如何化解这重重矛盾,决定了这一新兴绿色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隐藏在废物中的“富矿”
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激烈提高了消费者对电子产品的使用需求,电子产品的更换周期逐渐缩短,加剧了电子垃圾处理的压力。事实上,废弃的电子垃圾“浑身是宝”。一项研究表明,1吨废弃手机中可提取150克黄金、100公斤铜以及3公斤银,依照我国目前每年废弃1亿部手机估算,这些废旧手机总重达1万吨,若回收处理能提取1500公斤黄金、100万公斤铜、3万公斤银。
尽管如此,由于电子垃圾不同于其他固体废弃物,无论是从危害性还是处理技术来看,我国电子垃圾循环再利用的现状都不容乐观。低碳环保学者、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臧红印说,“电子垃圾与其他固废垃圾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区别。”总体上讲,电子垃圾问题主要从三个角度来考量,一是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二是资源的回收利用问题;三是垃圾处理过程中的绿色节能问题。臧红印表示,报废电子产品的处理过程,主要是报废电子产品“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避免环境污染以及保障“环境二次污染”的无害化处理,其次才是资源化的再生,“也就是认识到报废电子产品垃圾的性,资源的第二性问题,首先是垃圾,其次才是资源”。
“由于电子废弃物中含有贵重金属和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其处理处置过程不同于一般的固体废弃物,需经过拆解、破碎、分选等过程对不同组分进行分离。”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研究员、循环经济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温宗国解释说,分选处理后的物质再经过后续处理可分别获得金属、塑料、玻璃等再生原料,而剩余部分则根据其物质特性选择恰当的无害化方法进行处理处置,未经正规处理处置的报废智能手机不仅对环境带来很大的污染,影响人体健康,而且也是对再生资源的一种浪费。
混乱失序的回收市场
据商务部发布的《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2016)》,截至2015年底,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数量达到109家,企业年处理能力超过1.5亿台,再生资源行业回收总量小幅增长,但电子垃圾的回收市场依然呈现出混乱失序的状态。
谈及游商游贩的电子垃圾处理作坊导致局部地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同时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时,臧红印表示,“这是垃圾处理产业起步阶段的共性,不仅电子垃圾,包括餐厨生活垃圾等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这其实是一种恶性循环。”
温宗国则认为,这种矛盾现象恰恰体现了我国目前电子废弃物回收行业法律法规不健全,尚未形成规范化回收体系。“游商游贩的出现是电子废弃物不断增加后市场作出的反应,而此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没有及时跟上,导致对游商游贩的约束力有限,即使成立了规范化的回收处理企业,也会由于消费者选择、价格等因素的制约导致其盈利水平较低,出现‘劣币逐良币’的现象。”
当前,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于第三阶段,即通过基金间接补贴促进并带动利益相关方通过各个渠道加入到回收体系的建设中。温宗国表示,由于企业回收需求强劲增加、基金发放助推价格上涨、人工及物流成本上升以及企业价格政策等因素导致回收价格有所上升。但是,我国电子垃圾回收市场仍然面临以下主要问题:法律不完善、责任主体不明确,未建立有效健全的回收管理体系及制度,管理制度可操作性不强;回收网络尚未形成,正规化回收渠道不畅通,游商游贩回收的现象难以得到有效遏制;公众的电子废弃物回收意识较薄弱,对公众的回收引导、配套设施建设和经济激励不足导致公众更愿意选择游商游贩而非正规企业;虽然一些互联网+的线上回收平台逐步建立,但目前仍缺乏相应的行业规范和适当的政策引导,尚未形成规模化效应,电子废弃物回收的稳定性以及去向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
多方合力建构行业规范
针对市场上存在的“灰色”产业链条,温宗国认为,当务之急是出台行业规范,提高监管水平,建立完善的回收体系,形成完整的再生利用产业链。
“由于游商游贩具有流动性和不稳定性等特点,采用重点打击游商游贩等手段将会带来较大的监管成本和人员需求,而效果可能并不理想。”温宗国表示,根治这一问题需要政府协同企业通过生产者责任延伸制以及逆向物流等政策手段,共同完善回收渠道、回收服务模式、回收链条等,保证正规厂家的电子产品报废后原路返回生产厂家或进入正规回收处理企业。
构建行业规范需要顶层设计、社会资本、环保组织、消费者四个方面的力量齐头并进。臧红印说,“首先是立法、司法和执法的完善和提高,让垃圾综合处理产业逐步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能充分得到法律的支持和保护;其次是相关配套政策的完善和提高,包括土地、税收、信贷等,充分发挥政策的指导和作用。”
温宗国认为,政府不仅需要完善法律法规和加强执法,加大宣传和引导力度,鼓励居民通过正规渠道回收报废的电器电子产品。从消费者的角度而言,应主动选择正规的回收处理企业,避免游商游贩回收可能带来的一系列对环境与健康的危害,而环保组织作为第三方机构应该协助政府对游商游贩进行监督与管理,协助政府对消费者进行正规回收的宣传与教育。
“总体来说,这个产业是有市场前景的。”臧红印对这一新型绿色产业的前景表示乐观,“随着科技的进步,法律、政策和相关标准的逐步完善,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会越来越成熟,经济可行性和市场可行性将越来越强,进而促进整个电子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有序发展。垃圾综合处理产业的健康发展,对解决我国资源趋紧、环境污染等问题是一个很好的产业支撑,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重要路径”。
原标题:电子垃圾:灰色产业如何转化为绿色经济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