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政策大势奏响集结号角垃圾焚烧发电曙光渐亮

2017/5/10 10:41:24
45770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编辑:墨泉
关键词:垃圾焚烧发电垃圾发电设备无害化处理设备
导读:在中国,对垃圾曾简单粗暴地以填埋方式处理,既侵占土地又污染土壤,而随着垃圾处理费的持续走低,垃圾焚烧成为“曙光”。
  【中国环保在线 固废处理】在中国,对垃圾曾简单粗暴地以填埋方式处理,既侵占土地又污染土壤,而随着垃圾处理费的持续走低,垃圾焚烧成为“曙光”。但目前一些地方垃圾发电项目出现了明显的“邻避”效应,甚至出现群体性事件。因此,亟需打破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难题,让“邻避”变为“邻利”,共享发展成果。

政策大势奏响集结号角 垃圾焚烧发电曙光渐亮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人口的激增势必导致垃圾围城愈演愈烈。相对填埋等技术,垃圾经焚烧后不仅可大幅降低体积,从中获得电力能源,避免填埋等处理方式对地下水和土壤可能产生的二次污染,更可解决我国各级城市人均面积和耕地面积紧张的难题。
 
  据了解,我国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高达2.5亿吨,占世界总量的1/4,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以8%-10%的速度增长。其中,我国大中型城市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达1.61亿吨。垃圾资源丰富,为垃圾发电发展提供了条件。
 
  垃圾焚烧发电政策利好不断
 
  可以确定,垃圾焚烧是现阶段和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有效的垃圾处理手段,政策上也给予了高度支持。
 
  2016年11月,环保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建设高标准清洁焚烧项目,同时对现有垃圾焚烧电厂要结合技术工艺、设施设备运行管理中的问题展开专项整治,对整治不达标的将依法关停。
 
  2016年12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生物质能“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应用现代垃圾焚烧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提高垃圾焚烧发电环保水平,稳步发展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实现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750万千瓦。
 
  2016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提出至2020年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要在总无害化处理能力占54%。
 
  多重原因叠加酿就推广难题
 
  但不得不承认,由于此前监管的欠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确实存在问题,也因此导致了公众的不信任。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司长朱明认为,目前一些地方垃圾发电项目出现了明显的“邻避”效应,甚至出现群体性事件,主要原因是,群众对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及相关的污染物处理技术不了解,产生恐惧心理,对垃圾发电一概排斥;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没有发挥出来、监管不到位,项目公开透明不够,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已建垃圾处理设施运行不规范,污染物处理不过关,引发群体意见。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工程师徐海云也坦言,目前国内已建成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有两种不良倾向。有些地方花巨资引入先进技术设备,运行管理水平却很低,导致环保排放不合格;有些企业“挂羊头卖狗肉”,打着垃圾焚烧的招牌,搞的却是国家明令禁止的“小火电”。
 
  对症下药:让“邻避”变为“邻利”
 
  针对垃圾焚烧发电推广过程中遭遇的难题,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固体废物控制研究所教授聂永丰指出,我国应既重视焚烧技术的提高,也要加强对垃圾焚烧厂运营的管理和监管,特别是焚烧厂内部的运行管理是重点。同时,也要加强政府和公众对焚烧厂外部的运行监管,以此来促进垃圾焚烧厂的规范运营。
 
  除此之外,还需通过加强行业管理,对焚烧厂进行无害化等级评估,形成保证焚烧厂良好运营的管理体制。政府部门更是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政策,加强监管,把“建立全过程、多层级风险防范体系”真正细化落实,做到杜绝违法排放和造假行为。
 
  综上,只有制定更严格的排放标准,统一规划垃圾焚烧发电厂的选址,继续加强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研发,优化垃圾收集、分类、中转、储存、焚烧等流程,确保垃圾焚烧发电绿色发展。才能真正让“邻避”变为“邻利”,共享发展成果。

热门评论

上一篇:市场失灵现象痼疾仍存 建筑垃圾资源化任重道远

下一篇:直面产业发展多重挑战 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待冲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