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河长制:“重整江山”的治水图卷

2017/6/21 9:08:21
15961
来源:中宜环科环保产业研究 孙洋洋
编辑:Leven
关键词:河长制污水处理固废处理
导读:忆往昔,滔滔江河,洪涛漫卷;展未来,河长轨制,治水大计,一年肇始,砥砺求索,于时代中谱写着“重整江山”的治水图卷。
  【中国环保在线 污水处理】忆往昔,滔滔江河,洪涛漫卷,蜿蜒千年,横无际涯,于世代更替中传诵着穿越历史烟云的恢弘诗篇;展未来,河长轨制,治水大计,一年肇始,砥砺求索,于时代中谱写着“重整江山”的治水图卷。
 
  从国家主席在2017新年贺词中提到““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到国务院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全面推行“河长制”。“河长制”渐渐成为公众熟知的称呼并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
 
  那么,何为“河长制”?“河长制”实施现状如何?“河长制”作为呵护河清水绿的可行探索,目前在深化过程中存在哪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巧拓治水新路径
 
  以强力问责倒逼责任落地
 
  “河长制”源自江苏水环境治理过程中不可回避的历史——2007年,无锡市太湖地区蓝藻爆发和饮水危机事件,此次事件敲响了这座镶嵌在吴越大地上的璀璨明珠生态危机的警钟。
 
  而后,无锡市开始铁腕治污,创新推行水功能区达标“河长制”这一治理水污染综合管理机制,规定每条河由省市两级领导共同担任“河长”,由各级党政负责人担任河流管护责任人。
 
  经过“河长制”近十年的长效治理,2011到2016年,79个“河长制”管理断面的水质综合判定达标率维持在70%以上,那座江南“畔湖而居,因水成市”的“太湖明珠”无锡又重整妆容出现在市民面前,“河长制”也很快成为全国治理河道污染的范本,逐渐在中国大江南北“扩散”开来。
 
  2016年10月,基于无锡等地的成功探索、总结,中央深改组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明确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时隔两个月后,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全面推广河长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到2018年底我国全面建立“河长制”。至此,“河长制”已从当年应对水危机的应急之策上升为国家意志。
 
  毋容置疑,“河长制”是近年地方涌现出的河湖管理保护的制度创新。但是,为什么一个地方涌现出的实践能够迅速上升为全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得到中央领导一致“热捧”,并一跃成为时下热门的网络热词。
 
  笔者认为,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量。
 
  、“河长制”为我国环境治理体系改变提供了示范样本,弥补了早先“九龙治水”的弊端。
 
  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防治立法虽然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单纯依靠行政主导的环境治理体系中体系结构不完善、操作性不强等环境问题弊端开始逐步暴露。
 
  “河长制”抓住了水环境治理多部门难协调的痛点,明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总河长,由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省、市、县、乡”的四级河长均由各级的党政“一把手”直接担任,而不是由交由副手或者环保局等负责,从根本上确保了取得水环境治理的佳效果。同时,《意见》也对“河长制”的工作职责、主要任务进行明确,通过责任的落实,把环境保护、治水任务和各自分工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治水之法。
 
  两会期间,水利部部长陈雷在“部长通道”上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建立“河长制”,由党政领导即省市县乡四级党政领导作为河长,特别是省级有“总河长”来牵头,各部门协调配合,有力推进了水资源保护、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
 
  从地方实践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河长”治后多地一弯清池焕然一新的新风貌,为我国环境治理体系改变提供了示范样本。
 
  第二、“河长制”消除水利与环保部门数据壁垒。
 
  在我国,水利部门和环保部门是两个分管的职权部门,在具体工作中或多或少会有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
 
  “河长制”的确立给两个部门搭建了一个合作与协作的平台,《意见》在加强组织领导和强化部门联动中明确提出,建立水利部会同环境保护部等相关部委参加的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部际协调机制,强化组织指导和监督检查,研究解决重大问题。
 
  为此,在中央层面,水利部和环保部一起建立一个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一些重大的问题要提交这个部际联席会议进行协调。在地方层面,水利和环保部门在治理水污染、保护水资源、机制协调等方面加强了联系。
 
  水利部副部长周学文表示:“涉及到一些水污染事件,比如一些突发的水污染事件,环保部门主导,水利部门配合,我们主要做的,一是加强水质监测,二是加强工程调度,减少突发水污染事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我相信河长制实施以后,水利和环保在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方面会合作得更好。”
 
  第三、“河长制”加大考核问责,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现行一些法律法规对河湖保护管理已有一些规定,但是考核问责做得并不到位,《意见》对此进行强化,明确考核问责,其中实行差异化绩效评价考核、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考核结果作为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成为亮点。
 
  多次强调,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责任,而且终身追究。“河长制”贯彻这一要求,实行生态环境损害终生追责制,解决了水环境治理周期长而政府官员任期短不匹配的问题,同时强化考核问责也确保了官员的重视程度。
 
  正如环保部部长陈吉宁所言:“一个好的法律不能成为‘纸老虎’,要让它成为一个钢铁利齿的‘利器’,关键在于执行和落实。”
 
  我国全面推行“河长制”
 
  以制度护航一波清水
 
  随着“河长制”在各地大力推行,大地上奔腾的河流悄悄发生了变化。
 
  “加快改善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科学施策、标本兼治、铁腕治理,努力向人民群众交出合格答卷。”——政府工作报告
 
  笔者观察各地今年两会发现,涉及环保的篇幅更长了,严格落实“河长制”,消灭城市黑臭水体,出现在不少地方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更对其目标定量、定性。
 
  在首都北京,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和考核体系。北京市市长蔡奇也在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指出,2017年,北京将严格落实“河长制”,实施水环境区域补偿机制,改善国家和市级检测断面水质。
 
  据悉,《关于全面推广“河长制”的意见》印发后不久,北京市政府常务会议就审议通过了《关于实行河湖生态环境管理地方行政主要领导负责制的意见》,《意见》明确河长成为保障水环境长效治理的责任人。
 
  目前,北京市、区、乡镇街道三级河长组织体系已基本完成,建立了全市河湖生态环境检查通报制度。自“河长制”实施以来,全市水环境污染问题较去年同期减少60%。未来北京市还将逐步实现“政府主导、属地负责、行业监管、专业管护、社会共治”的河湖生态环境管理体系。
 
  “玉带绕京城、碧水润民心。”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和谐宜居画面正在首都大地徐徐展开。
 
  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同样明确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和防控力度。提出继续实施水污染治理,全面深化“河长制”管理,严格引江、引滦水源保护,完成53座污水处理厂题标改造,实施中心城区水环境提升工程。
 

 

热门评论

上一篇:太湖病为何久治不愈 恢复元气亟需对症下药

下一篇:中国湖泊“富贵病”渐愈 曾屡次向“蓝藻和水葫芦”开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