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十条漏损率考核在即 10%重任之下企业如何自救?
- 2017/7/5 14:12:06
- 26166
- 来源:中国水网 李艳茹
- 编辑:周末
- 关键词:水十条供水管网水处理
【中国环保在线 污水处理】供水管网是配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过高的管网漏损率不仅浪费水资源,还会加剧供求矛盾,增加供水能耗,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对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的合理分析、准确评价、经济的控制管网的漏损水平是我国供水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6月22日,在2017(第二届)供水高峰论坛中,珠海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供水事业部总经理王杭州、绍兴自来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国华、中山公用水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忠、瀚蓝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供水事业部副总经理尹今霖、深圳市拓安信计控仪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尹星、宁波水表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兼浙江省水表研究院院长姚灵、汇中仪表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建国就“供水产销差”话题展开探讨。
国内外漏损率数据对比
产销差的概念在1998年被提出,到2002年,《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提出将漏损率作为产销差的指标之一来评价;至2010年,《城市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指出漏损率与水价成本挂钩,使行业对其逐渐重视;2013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明确了管网漏损率需要控制在国家标准之内; 2014年,《进一步加强城市节水工作的通知》要求漏损率达到12%。到2015年,供水漏损率得到进一步的重视。水十条中提出“到2020年供水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的目标,行业企业面临较大的考核压力,尤其是将二次供水算入以后,漏损率非常高,且解决难度较大。
珠海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供水事业部总经理 王杭州
王杭州介绍,目前,全国654个城市平均管网漏损率超过15%,高达到70%以上,尤其农村更加严重,总体距当前国家基本漏损考核指标12%及发达国家6-8%还有较大的差距,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工作任重道远。与此同时,各地区上报的数据明显偏小,无法完全反应真实情况。
对比国外的漏损率,可以看到欧洲国家整体上比国内的漏损率低,平均值为13.3%,但也有发达国家比中国漏损率数据高。英国漏损率高,为18.69%;瑞士低,达4.9%。亚洲地区漏损率较高,平均值为23.4%;澳门做得好,仅8.4%。总体可见,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与其经济实力、重视程度和技术水平密切相关。
在漏损率之外,单位管长漏损量也是供水管网漏损情况的一种计量方式。数据显示,我国单位管长漏损量为欧洲发达国家的3倍多,是各国平均值的2.47倍。
漏损率影响因素及控制技术发展
漏损的原因有管道材质、借口因素、水锤、温度的变化、腐蚀、施工等多种影响因素。国外的漏损控制技术主要以改进漏损检测技术与设备、完善漏损控制理论和方法、研究漏损控制模型三方面为支撑,通过合理设计管网、加强施工管理、优化管网运行、加强管网维护,在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我国供水检漏的工作做得较早,上海在1911年就成立了检漏队伍做漏控的工作。漏损控制技术主要可分为物理漏损控制及账面漏损控制两类。物理漏损控制是指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整合现有的各种系统,如SCADA、GIS、营销系统、DMA、水力模型、热线系统等,对漏损和爆管进行预测、分析是控制物理漏损的有效途径。账面漏损控制技术是指以水表管理为主,通过计量评估,选用合适的水表,再辅以抄表、稽查等手段降低账面漏损。
漏损率是否越低越好?
经济漏损水平的确定,是不是越低越好?王杭州认为并非如此。一方面,供水企业应按照为漏损控制所得的经济效益等于或稍大于投入的费用的原则来确定合理的漏损水平。当漏损率较高时,漏损点较多,较大的漏水点也较多,此时花少量的人力和资金便可以找出较多的漏水点,降低较多的漏水量,这时漏损控制的效益就比较大;当漏损率较低时,较大的漏水点也很少,这时要花费较多的人力和资金才能找到较少的漏水点,降低较少的漏水量,漏损控制的经济效益很低,甚至得不偿失,因此对漏损率进行经济分析是必要的,应该允许供水管网的合理的漏损率。
王杭州解释,经济漏损率其实是个动态的概念,不同的供水企业有不同的经济漏损率,即使同一个供水企业,由于制水成本、运行费用的变化及控漏技术的发展,经济漏损率也在不断变化。水协还有一个专用的推导公式:供水系统漏损指数(ILI)=实际漏损水量 / 基底(不可避免)损失水量。因此,王杭州认为,一刀切的管理方法或许有待探讨:“控漏市场价值应对各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而非简单地按照产销差水量或漏损水量乘以水价进行计算。建议各地供水企业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经济漏损率。”
漏损与管网压力及漏点有关,因此,要么找出漏点,要么把管网换掉。中山公用水务从第二年开始,每家子公司着手开始查漏检修工作,给查漏人员发奖励金。查漏人员去查,由检修队核实,再配以第三方监督,确保真正查到漏,切实检修。在管网方面,中山公用水务也曾经做了大量工作,投入几千万在中山进行改造,但效果不佳。陈忠解释:“换管道的投入产出比太低,个别地方甚至换了管道以后,由于旧管无法退出,又增加了新管的漏水,产销差不降反增。因此,对于换管手段,需要科学分析,因地制宜。”
此外,中山公用水务对于管网压力与漏水程度的关系做了简单研究,发现二者关系紧密,却不是线性关系,近期,中山公用水务正在跟一所大学进行技术探讨,希望能够找到管网的压力和漏损的数据模型,开发出能够让企业去调动和使用的系统。
瀚蓝环境:
瀚蓝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供水事业部副总经理 尹今霖
尹今霖介绍,瀚蓝环境供水量约130万吨/日,通过信息化的管控手段,收到了良好效果。在探索实施的过程中,积累了如下感悟:
,产销差的控制不仅是技术问题,它产销差牵涉到很多岗位,涉及人数占供水企业的一半以上,因此,产销差是一个综合型的管理指标。第二,要控制产销差,首先应该是高层思维的变革,其次才是测漏检修。只有当供水企业的高管真正懂得开展这项工作,明白各个阶段应该做的事情、应该由哪些人进行等各项细节,才能进行到下一步。第三,漏损治理不等于高投入。工作可以分两步,步,找出自己的管理漏洞。比如测漏员出去了,有没有去工作?抄表员在抄表的过程中,会不会发现了水表质量问题但没有上报?这些都是不需要资金投入的事情,管理漏洞解决、人员到位,我们的漏损率就可以达到15%。第二步才是做智慧水务,做DMA。这方面,瀚蓝环境已经有10年的GIS应用经验,基于GIS开展测漏、抄表、供水调度等所有工作,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原标题:水十条漏损率考核在即,10%重任之下企业如何自救?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