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告别填埋处理 “垃圾围城”应该只是传说
- 2017/7/10 9:27:07
- 16590
- 来源:北京时间
- 编辑:Leven
- 关键词:生活垃圾处理垃圾分类循环经济
这几年,北京“垃圾围城”之说被传的沸沸扬扬。对此有人不以为然,有人惶惶不安。我们先不说当前的北京是否真到了“垃圾围城”的严重程度,我们只须认真想一想,如果作为特大城市的北京,其垃圾处理永远只是简单的填埋,以土地的有限与垃圾的无限来考量,即使目前垃圾还没有围城,那早晚也会有围城的那一天。
而就在“垃圾围城”之说被广为议论的时候,我们等来了“生活垃圾告别填埋式处理”的好消息。而且这样一个已成产业的创新,决不是小打小闹。据原报道披露,以海淀区的人口规模,仅大工村这一个项目,全区所有的生活垃圾刚刚够它“吃饱”。如果再多建几个这样的项目,那全市垃圾告别填埋的日子还会远吗?
媒体的实地访问证实了类似的猜测:预计今年年底,北京市生活垃圾资源化率将达到57%;到2018年底,北京市将新增1.5万吨垃圾、200万立方米污水(泥)的日处理能力,垃圾循环利用生态链基本形成。想想看,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垃圾围城”的担心,是不是就此多余了呢?
垃圾循环利用生态链到底什么样?其实在北京早有先例,大工村这个项目与此前的无害化处理大同小异:从原生态垃圾卸入“接收及给料系统”开始,渗沥污水等加工作业就此展开,通过焚烧,余热利用,烟气净化,灰渣清运到填埋场,整个过程呈流水线式进行,其操作、输送,只限于上百亩场地的范围内。更难得的是,整天与垃圾打交道的地方,你不仅感受不到一点垃圾的气息,而且焚烧垃圾产生热能发出的电不仅自给有余,还向电网输送出售。无害化处理的水,完全可以作为中水使用。焚烧产生的炉渣和飞灰,加工后可成为铺路砖的建造材料和水泥原材料。
这些日子,笔者从网上看到不少有关北京垃圾处理的新闻,很有新鲜感。比如,6月19日有媒体以《朝阳引入新技术90%建筑垃圾“变废为宝”》为题,报道了朝阳区引入全国首例棚改现场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生产线。这一技术可将朝阳区疏解腾退中90%以上的建筑垃圾转化为再生骨料,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当中;再比如,6月29日有媒体以《北京公路沥青旧料有望实现就地回收利用》为题,报道了北京交通路政行业在房山新泗路大修路段采用就地冷再生施工技术,将废旧路面材料再生循环应用于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养护,既可避免废弃材料堆放对土地的占用,对环境的污染,又可减少对石料、沥青、水泥的需求,变废为宝。
毫无疑问,这些新闻传递的信息,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鼓舞。但是作为普通市民,我们也有自己的责任。践行绿色生活,尽量少制造垃圾,这些都无须多言。而体现公民责任心的更多作为,还是未来大力推进的垃圾分类上。虽然上述提及工厂化垃圾处理的能力足够强大,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垃圾不分类,不仅需要在处理时花费更多的财力物力,而且开发出来的新能源,也于焚烧垃圾时的热能利用,还有那些炉渣用于一些建材的原材料。而经过分类的垃圾,其再生能源的价值,就远远不是焚烧产生的那点“副产品”了。
原标题:生活垃圾告别填埋处理 “垃圾围城”应该只是传说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