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专治”六价铬污染土壤重金属修复技术再添新兵

2017/7/11 16:38:38
45834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编辑:周末
关键词:土壤修复土壤防治重金属污染
导读:土壤重金属污染不仅污染源来源复杂,且形态多变。目前国家已逐步加大治理力度,在现有的修复技术上,加强技术突破和工程示范。
  【中国环保在线 技术前沿】土壤重金属污染不仅污染源来源复杂,且形态多变。目前国家已逐步加大治理力度,在现有的修复技术上,加强技术突破和工程示范。近期,土壤重金属污染技术再添新兵,一项可从根本上治理六价铬污染的技术已经诞生。

“专治”六价铬污染 土壤重金属修复技术再添新兵
 
  业内有观点认为,2017年是“土壤修复环境政策爆发年”。继国家发布“土十条”之后,全国31个省份均相继发布了地区的“土十条”,我国首部土壤污染防治法审议通过,法规、政策、标准有望进一步完善。近期,我国土壤修复行业再次传来捷报——“专治”六价铬的新土壤修复技术诞生。
 
  自2005年以来,我国逐步进入重金属污染事件高发期,“砷毒”“血铅”“镉米”等事件频发,土壤重金属污染成为受关注的公众事件之一。数据表明,全国约有19.4%的耕地调查样点超过土壤环境质量限量标准,如何治理好土壤中的重金属,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找准污染来源,方可对症下药。事实上,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源来源复杂,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大气沉降;二、随污水进入土壤的重金属;三、固体废弃物中的重金属转移;四、长期农用物资的不合理使用。
 
  根据科技导报消息,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中Hg、Cd 污染为严重,Pb、As、Cr、Se和Cu的污染也比较严重。目前中国重金属污染的土壤面积已超过10万km²,污染的耕地约有1.0×105 km²,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以上,多数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重金属污染不仅严重影响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减产;还可能通过农产品或受污染的水进入食物链,毒米、毒菜、毒肉、毒水等严重危及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对此,国家正逐步加大力度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今年3月29日,中科院宣布将在2017年投入2000万,在18个月内制定镉、镍、砷等典型重金属的土壤环境基准,建设贵州铜仁汞污染、湖南长株潭镉污染治理示范区,建立植物萃取、土壤重金属钝化技术全国治理示范研究网络,构建土壤修复监控平台,设计土壤修复产业园等工程。
 
  重金属污染问题是长期积累形成的,从根本上治理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环保部土壤环境管理司司长邱启文在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环保部将结合《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继续加大重金属污染防控力度,改善重点区域环境质量,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环境风险隐患。
 
  投入巨资整治、以政策标准来加大防控力度,国家对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的决心已然非常明晰。但在整个防治过程中,技术手段必不可缺。据悉,土壤修复技术众多,需依据污染场地的特点进行选择。目前,我国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主要有:客土置换法、电动力学修复、重金属热解法、萃取分离法、原位化学稳定化修复、植物修复法,以及微生物修复法等。
 
  据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刘阳生教授介绍,在以上几种技术的基础上也衍生出了一系列新的方法新型组合技术,如化学改性增溶——植物提取法、微生物改性增溶——植物提取法、化学氧化——萃取法等等。
 
  如今,土壤重金属污染技术再添新兵。来自科技日报消息,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技术生物所课题组利用氧化石墨烯、四氧化三铁等为主体材料,制备出一种磁性复合纳米材料—重金属磁捕剂。值得一提的是,该材料可从根本上修复六价铬污染的土壤。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所的吴正岩研究员表示,与现有修复技术相比,该材料环境友好、性能稳定、制备方法简单,在抓取重金属的同时移除污染物质,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热门评论

上一篇:低浓度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革新 中试装置提供研发新思路

下一篇:一枚“雾霾钻戒”两千元 新兴技术催生“工业4.0”商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