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中国网:“治霾”并非无解,需高举监督利剑

2017/7/13 10:30:27
19657
来源:中国网 余志勇
编辑:周末
关键词:治霾大气防治废气处理
导读:日前,多个地方政府负责人因大气治理不力被环保部约谈,这也是今年以来环保部第三次公开约谈京津冀治霾拖后腿的城市。
  【中国环保在线 媒体导读】日前,多个地方政府负责人因大气治理不力被环保部约谈,这也是今年以来环保部第三次公开约谈京津冀治霾拖后腿的城市。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约谈“治霾”不需用“三顾茅庐”,更千万别成“循环节”。在治霾过程中,需高举监督利剑,守住青山绿水、蓝天白云。
 
  7月12日,河北省衡水市、河南省荥阳市、山东省淄博市,以及山西省长治高新区等地方政府负责人因大气治理不力被环保部约谈。这也是今年以来环保部第三次公开约谈京津冀治霾拖后腿的城市。(中国青年报7月11日)
 
  “三顾茅庐”,原为汉末刘备去襄阳隆中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当然,如果把“三顾茅庐”用在约谈“治霾”,却让人总感莫名的酸楚。报道称,今天,河北省衡水市、河南省荥阳市、山东省淄博市,以及山西省长治高新区等地方政府负责人因大气治理不力被环保部约谈。这也是今年以来环保部第三次公开约谈京津冀治霾拖后腿的城市。诚然,与“三顾茅庐”不同的是,受约的人、受约的地方变了,但相同的皆为约谈“治霾”。而且,被约谈的地方负责人表示,将尽快启动问责程序,对整改中不严不实的情况进行问责。但笔者以为,约谈“治霾”不需用“三顾茅庐”,更千万别成“循环节”。
 
  循环节,是循环小数中,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被简写的形式。回到文中,此前,环保部就曾约谈过冬季空气质量多次爆表、治霾中不作为慢作为的一些城市。而如今约谈这4个市(区),是因为这些地方在环保部正在进行的京津冀“2+26”个城市大气治理强化专项督查中,被发现对存在的污染问题整改不力,或是依然有企业在顶风作案,有政府部门弄虚作假者。如某市有42家问题企业被环保部直接督办,几个月过去,仍然有34家企业未完成整改。此情此景,约谈或许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但,会否陷入约谈——整改——污染——再约谈的“囚徒困境”还真是不好说。
 
  单就约谈概念及功效而言,它是指由具体行政职权的机关,通过约谈沟通、学习政策法规、分析讲评等方式,对下级组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予以纠正并规范的准具体行政行为。“约谈”的确可以镇痛,但也可能因为一时的“镇痛”,而让本该有的短痛变成长痛。现实中,“忍一时之气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不乏存在。一些地方在被约谈时态度好,声称整改,约谈风声一过就“涛声依旧”。究其原因,地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成了不易解开的“结”。对很多地方管理者而言,没有胆气放弃gdp,放弃既得利益,而拿自己的“政绩”“前程”来大谈环境治理。不然,何来近日一家15年未过环评审批,照样生产、排污企业被揪出?
 
  再进一步说,如果约谈“治霾”再加上“三顾茅庐”,显然是对监督部门有法不能依“讽刺”。平心而论,企业是否污染,对于地方管理者而言在清楚不过。排污企业平时能对各项法规置若罔闻,等到上面督查时才被发现,或许在再三催促下才临时应付一番,如此局面的出现,要谴责的不仅仅是排污企业,地方政府部门的环保执法更应反思。说白了,排污企业胆敢我行我素,其根源在于一些政府监管部门平时根本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各种借口姑息、纵容企业的违法排污行为。如6月1日,衡水市上报环保部称,有17家问题企业完成了整改,但环保部巡查发现,实际完成整改的仅4家,就是很好的例证。
 
  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根本在于守法,而守法之要在于执法之严。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治霾”并非无解。只有加大宣传力度,让违法排污企业时时刻刻感受到环保法规的存在;只有相关监管部门严格执法、秉公执法;只有让违法不究者丢官失禄,付出“得不偿失”的代价。或许才能少了督查三万多家企业,有两万多家违法的尴尬,用监督利剑守住青山绿水、蓝天白云。
 
  原标题:约谈“治霾”不需用“三顾茅庐”

热门评论

上一篇:中国网:为餐厨垃圾回收注入市场理念

下一篇:黄河时评:高举三把利剑破除“环保马甲”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