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顶梁柱”中现“蛀虫” 环境监测数据遭威胁

2017/9/5 10:03:36
62396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编辑:老崔
关键词:环境监测设备空气质量监测洒水车
导读:只有从国家战略和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发,确保环境监测的“耳目”作用,才能真正找准治污重点,对症下药,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的健康推进。
  【中国环保在线 原创视点】环境监测数据是环境管理的“眼睛”和环保执法的“哨兵”,真实可靠是要务。环境监测数据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只有从国家战略和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发,确保环境监测的“耳目”作用,才能真正找准治污重点,对症下药,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的健康推进。

“顶梁柱”中现“蛀虫” 环境监测数据遭威胁
 
  说到环保数据造假,近段时期,令人印象深刻的非“西安环境质量监测数据造假案”莫属。根据媒体公开报道,此案中涉案7人均因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获刑1年3个月至1年10个月不等。环保部还对外公布通报情况,要求各级部门汲取教训,引以为戒,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可靠性。
 
  环境监测是顶梁柱
 
  此案一经曝出,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其影响力直到现在都不曾停歇,更是将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与否推向了前台。有人说,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根基,如果连数据都是假的,根基就不复存在,环保便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环保部部长李干杰曾表示: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顶梁柱,为环境管理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必须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和全面。要坚持问题导向,提高认识,创新思路,确保数据“真、准、全”。
 
  可以说,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度推进,以及民众环保意识的不断觉醒和强化,环境监测数据的重要性,已经深度扎根并直入人心。现在,人人皆知,环境监测就是生态环保的眼睛和耳朵,作假行为势必导致环境监测耳聋眼花,后果不堪设想。
 
  数据真实性遭遇威胁
 
  为了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环保部开展了大量且富有成效的工作。譬如为了清理环境监测数据的干扰因素,上收大气所有国控站点的监测事权,不让地方再参与监测站点的运营维护等,为大气监测数据的真实性上了一道又一道保险。
 
  然而,环境考核不断收严,作为重要参考指标,环境监测数据还是被一些别有用心者盯上。或直接在监测设备或监测数据上动手脚,或者让洒水车、雾炮车等所谓的“神器”围着国控站点打转……作假手段五花八门,刷新了民众的三观。
 
  企业造假,祸害无穷;而地方环保部门的造假,更加恶劣。殊不知,本该起到带头表率作用的环保部门反而弄虚作假,一来给当地企业做出了极其错误的示范,甚至让不少企业存有侥幸心理,铤而走险。二是严重影响环境决策,大大阻碍了环境治理的进程;三来让监测数据的性和政府与相关部门的公信力大打折扣,是极度不负责任的表现。
 
  正如环保部通报的内容所说:“涉案人员法治观念淡薄,个别领导干部片面追求政绩,少数地区不在落实污染防治措施上下功夫,却在监测数据上弄虚作假,采取不正当手段,人为干扰环境空气监测数据,严重误导环境管理决策。”
 
  多方入手,根治“造假病”
 
  为了从根本上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行为进行打击,2016年底,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从事环境监测设施维护、运营的人员实施或者参与实施篡改、伪造自动监测数据、干扰自动监测设施、破坏环境质量监测系统等行为的,应当从重处罚。各地公安司法部门也对涉嫌环境监测数据造假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我们认为,针对环境数据造假行为,严厉打击固然没错,但也应在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多下功夫,凭借系统性优势,环环相扣,才能真正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大方面着手:
 
  ,建立健全环境监测社会化服务保障体系,促进“不愿假”的氛围形成。第二,强化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的监管工作,让“不能假”成为常态。第三,强化问责制度,倒逼社会监测机构守信履职,让相关人员“不敢假”。第四,加快环境监测技术的突破创新,推动实现环境监测的立体化、智能化、可视化。

热门评论

上一篇:“全家捡垃圾”得罪你了? 不懂环卫行业就别乱说

下一篇:水处理产业走进新周期 双引擎构筑利润增长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