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还是蓝海?扒一扒土壤修复那些事儿
- 2017/12/9 10:44:11
- 59079
-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 编辑:老崔
- 关键词:土壤修复土壤污染防治
【中国环保在线 原创视点】从中央到地方的扶持加码,为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指明了方向,也让土壤修复市场走向快速拉升的窗口期。不过,还需要认清我国土壤修复行业刚刚起步不久、商业模式匮乏及治理技术短板的现实。
红海还是蓝海? 扒一扒土壤修复那些事儿
刚刚过去不久的12月5日,是一个值得所有人关注的节日——世界土壤日。2017年世界土壤日的主题为“关爱地球,从土壤开始”,来自各国和地区的百余名代表,共同分享和讨论了土壤可持续发展进程、前沿思想和实践经验。
土壤污染无小事
回眸历史,自19世纪中期发起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欧美等发达国家污染事件频发。我国的土壤问题则在20世纪79年代末改革开放之后开始凸显。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推进,环境安全管理模式粗放、工业污水废水无序超标排放、泄露及垃圾渗滤液等,严重危害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壤。
土壤安全与每个公民的健康息息相关,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国民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与美丽中国愿景的实现及大国崛起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因此,土壤环境保护已经成为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不得不重视的大问题。
正如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所说的,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要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环保部部长李干杰也指出,土壤污染防治关乎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安全,并且土壤污染相对大气污染、相对水污染来讲,它的防治难度更大,也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下更大的力气、更大的功夫抓紧推动。
根据以往的调查研究不难发现,我国目前土壤污染情况集中体现在几大方面:耕地污染范围广;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形成的城市场地污染严重;工农业粗放式发展导致大面积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及矿区污染等。
顶层设计趋完善
为了加快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推进,2016年5月,国务院印发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行动纲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明确目标:
到2020年,全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全国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
有了时间表和军令状之后,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在2017年开启落地之旅。从2017年初以来,国土部、住建部、环保部等中央部委到地方政府加速推进防治土壤污染的相关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1月环保部例行发布会上,环境保护部规划财务司负责人尤艳馨表示,今年中央财政安排的环保专项资金中,土壤污染防治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65亿元。至此,十三五以来我国累计安排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达到150亿元。
我国国家层面制定的部土壤污染防治领域的单行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确定了土壤污染防治责任的制度框架,明确提出了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已经在今年10月份通过人大次审议,有望在2017年底或2018年初出台。
修复市场面面观
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建立健全法规标准体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构建土壤环境治理体系;开展土壤污染调查,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开展污染治理与修复,改善区域土壤环境质量……中央到地方的政府系列举措,正使得土壤修复趋于理性,土壤修复市场也从爆发转向平稳快速释放。
资料显示,2015年我国土壤修复市场规模只有30亿元,2016年攀升至90亿元,从事土壤修复业务的企业也从三年前的500加增至目前的近3000家。基于当前形势判断,我们认为,2017年土壤修复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50亿元,“十三五”期间,突破1000亿元为大概率事件。
蓝海,还是红海?全联环境商会荣誉会长、桑德集团董事长文一波一番话直指问题的核心,“环保产业是蓝海也是红海,如果有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的突破就是蓝海,反之便是红海。”
先说技术研发。我国目前的土壤修复技术相较于世界广泛应用的技术种类而言,数量偏少。由于研发成本与技术成本高昂,目前正在进行的技术研发规模偏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旧任重而道远。
再说商业模式。我国土壤修复市场大的短板之一便是新的商业模式的匮乏。尤其是面临日趋复杂的土壤污染问题与修复环境,缺乏行之有效的探索与实践。
因此,虽然土壤修复市场已经迎来窗口期,但需要认清我国土壤修复行业刚刚起步不久的现实,仍旧需要国家政策的继续扶持加码,需要建立有治理技术完备、资金雄厚的综合能力强的土壤修复推进,还需要若干综合能力强的和一批有活力的中小企业来整体推动。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