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生态环保迈上新台阶 仍有不少“硬骨头”要啃

2018/1/3 9:00:31
31111
来源:经济网-中国经济周刊 张璐晶
关键词:大气十条土十条
导读:近年来,我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但不能忽略的是,还有“硬骨头”要啃。
  【中国环保在线 行业动态】“大气十条”成效显著,减排进入深水区;深入实施“水十条”,有序推进“河长制”;全面实施“土十条”,土壤保护预防为主;中央环保督察两年来成绩显著……近年来,我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但不能忽略的是,还有“硬骨头”要啃。

生态环保迈上新台阶 仍有不少“硬骨头”要啃
 
  环境保护一直是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问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重点是打赢蓝天保卫战,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调整能源结构,加大节能力度和考核,调整运输结构。
 
  2017年12月21日,环境保护部部长李干杰表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李干杰曾用“”形容这5年国家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力度之大。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从一组数据中可见一斑:过去5年,我国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从2012年的21.38%上升至2016年的22.3%;2016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PM2.5平均浓度与2013年相比都下降了30%以上……
 
  “大气十条”成效显著,减排进入深水区
 
  2013年6月14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同年9月10日,国务院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大气十条”,确定了具体指标: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PM2.5)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其中北京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2017年12月,李干杰表示,2017年是“大气十条”收官之年,设定的重要目标有望全部实现。2017年1月至11月,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10平均浓度比2013年同期下降20.4%,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PM2.5平均浓度分别下降38.2%、31.7%、25.6%,北京市下降35.6%、接近60微克/立方米。
 
  秋冬季历来是京津冀地区雾霾较重的时段,为了做好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打好“蓝天保卫战”,环境保护部还会同9个部门、6个省市,制定出台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2017年入冬以来,京津冀地区的空气质量比以往有了很大改观,人民群众直观的感受是蓝天多了。
 
  现北方进入供暖季已一个月有余,以2017年11月河北为例,数据显示,与2016年同期相比,河北污染次数、程度都大幅下降,全省累计PM2.5重污染时段减少1278小时、PM2.5小时峰值浓度降低38.3%。河北2017年秋冬空气质量达到近5年来好水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实施“大气十条”成效显著,但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仍然任重道远。从污染源方面看,一是燃煤排放仍然是主要问题;二是控制我国机动车污染仍然需要新的举措;三是非电行业,如钢铁、建材、化工、有色冶金等都是高污染行业;四是农村大气污染治理需要加强。
 
  “要打赢蓝天保卫战,减排是硬道理。现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减排进入了攻坚期。原来好减的都减了,剩下没减的都是难减的,是难啃的‘硬骨头’。”郝吉明说,“污染物减排进入了深水区。在打赢蓝天保卫战中不仅要控制PM2.5,还要推进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
 
  正如李干杰所说,“我们的攻坚行动,可不是打一次就完,以后几年还会长期地把它坚持下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开展的这些专项行动,制定实施的这些措施绝不是‘运动式’,而恰恰是在探索和建立长效机制。”
 
  深入实施“水十条”,有序推进“河长制”
 
  2015年4月,《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外发布。这份被称为“水十条”的“行动计划”对加强水环境管理,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做了详细部署。
 
  “水十条”非常重要的意义就是推进水环境管理战略转型的路径平台。简言之是希望改变“九龙治水”的局面。“水十条”统筹兼顾各部门职责,各类水体保护要求,搭建平台、凝聚共识,充分调动发挥环保、发改、科技、工业、财政、国土、交通、住建、水利、农业、卫生、海洋等部门力量,开创“九龙”合力、系统治理的新气象。
 
  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到2018年年底前全面建立河长制。
 
  2017年一年来,河长制有序推进,各地形成了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的制度。
 
  意见明确,各级河长肩负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等六大任务。同时,河长制也有严格的督办考核。水利部建立河长制督察制度,派出16个督察组逐省查看,“一省一单”反馈结果和整改意见,并将其纳入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内容。环保部也将河长制考核纳入中央环保督察进一步督促各地整改。
 
  全面实施“土十条”,土壤保护预防为主
 
  不同于大气和水污染,土壤污染具有不易察觉、易累积、危害大、治理难的特点,但目前我国土壤污染防治仍处于起步阶段,底数不清、技术薄弱,已经严重影响区域环境质量改善,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环保部等部门自2013 年启动编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历时3年,于2016年5月正式发布实施,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勾勒出一幅清晰的路线图。
 
  根据2014 年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这次历时9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其中,镉、汞、砷、铜等重金属污染问题突出。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生态部(土壤环境保护中心)主任王夏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于土壤保护来说预防为主是必须始终坚持的优先策略。根据欧美发达国家土壤污染治理经验,污染预防、风险管控、治理修复的投入比例大致为1∶10∶100,优先保护好的土壤是避免后期治理与修复大量投入的关键。
 
  “我国土壤环境形势日益严峻,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土壤环境保护压力持续加大,必须立足国情和发展阶段,充分认识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既要坚定打攻坚战的决心,又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王夏晖说。
 
  中央环保督察两年来成绩显著
 
  在众多环境数据持续向好的背后,中央环保督察无疑发挥了巨大作用。
 
  中央环保督察2016年1月在河北开展试点,至2017年8月,第四批中央环保督察已完成进驻四川、吉林等8省份。2017年12月底,第四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启动,陆续向吉林等8省份反馈督察意见。至此,从2016年到2017年两年的时间,中央环保督察完成了对全国31省份的覆盖,问责人数超过1.8万。对于中央环保督察的效果,李干杰部长用“百姓点赞、中央肯定、地方支持、解决问题”加以概括。
 
  其实,环保监察本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常态,但开启中央环保督察,却令许多省份倍感压力。传统的环保监察,即使是跨区域监察,对象也只是企业,虽然能够查到污染问题,但把大量的精力花在点源监管,解决的是局部问题,而且经常是“监察一走污染又来”。
 
  “一个问题,举报多次,虽然是不同层级处理,但终都会转回地方,而地方的‘土政策’、领导的武断决策、人情关系都会直接影响到问题的解决,所以一个问题过了几年,还是问题。”一位环保业内人士对记者说。
 
  中央环保督察,从环保部门牵头到中央主导,从以查企业为主转变为“查督并举,以督政为主”,被看作是我国环境监管模式的重大变革。
 
  中央环保督察的力度究竟有多大?以2017年8至9月涉及8个省份的第四批中央环保督察为例,根据2017年12月底公布的情况,督察组交办的40706件环境问题举报已基本办结,共立案处罚10806家,罚款54759万元;立案侦查335件,拘留424人;约谈4855人,问责6471人。
 
  环保督察还促进了地方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李干杰表示,很多地方把中央环保督察当成推动绿色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很好契机和动力,借此机会加强企业的污染防治,内化环境成本,让守法企业有一个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尤其是整治那些散、乱、污企业,比较好地解决了一些地方突出存在的“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
 
  针对未来是否有“督察走了,污染回来了”的问题,李干杰表示,2017年年底或2018年年初,要针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问题组织开展“机动式、点穴式”专项督察。
 
  2017年12月底,环保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透露,2018年拟对轮督察开展“回头看”。
 
  原标题:空气变好了,环保还有哪些“硬骨头”要啃?

热门评论

上一篇:打造生态保护“铜墙铁壁” 环保税搭上新年列车

下一篇:加快由粗放向绿色转型 环保税强化排污者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