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湖制定湖泊保护责任 “湖长”有望在年底遍地开花
- 2018/1/5 11:10:34
- 37566
-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 编辑:筱阳
- 关键词:湖长制水环境治理
【中国环保在线 污水处理】为进一步加强湖泊管理保护工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指导意见》。水利部相关负责人对此指出,要遵循湖泊的生态功能和特性,抓好湖长制实施工作。已经实施湖长制的要进一步加以完善,尚未实施的要逐湖明确湖长,细化实化湖长职责,落实湖泊管理单位,健全长效管护机制。
继河流之后,我国的湖泊也将告别管理责任不清的情况。党的十九大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推出一项改革新举措:“湖长制”。1月4日,中办、国办正式发布《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意见》。这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公布一年有余。
湖长制其实并非新生事物,广为人知的河长制早就是湖长制,它起源于2007年江苏无锡应对太湖蓝藻事件的制度创新。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惠远说,“湖长制”是“河长制”基础上及时和必要的补充,此举意义重大。而以我国五大淡水湖为代表,包括滇池,我国湖泊生态问题突出。业内专家认为,这是中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新探索,美丽中国向前迈出新步伐。
湖泊与河流有共同之处,不同之处也很多。作为众多河流交汇之地,湖泊水源复杂,污染源也复杂。据新华社1月4日报道,湖泊水流迟缓,换水周期长。流动性较差,浑浊度就低,透明度较高,所以有湖光可鉴之说。流速慢,就能更好留住水体,蓄水量比河流大。此外,在个别地区,两个部门在河湖治理中形成了“环保不下水、水利不上岸”的惯性思维。
往往问题也出在这儿。为此,上述《意见》提出,湖长制,从点到面。各省区市要将本行政区域内所有湖泊纳入全面推行湖长制工作范围,到2018年底前在湖泊全面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湖长制。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不论河长制还是湖长制,目的都是强化地方党政一把手对辖区内自然资源资产的监管责任。
根据《意见》,湖泊高层级的湖长是责任人,对湖泊的管理保护负总责,统筹协调湖泊与入湖河流的管理保护工作,组织制定“一湖一策”方案。要健全河湖名录,完善河湖档案,建立河湖管理信息系统。河湖长制创造性地将辖区内分散的水环境保护管理职责向地方党政主官集中,提升了地方对水环境治理的关注度,推动了环境保护属地责任的落实。
因河施策、因湖施策同样是此次《意见》强调的重点。逐河逐湖制定目标清单、问题清单、任务清单、措施清单和责任清单,针对存在问题进行专项整治,让河湖面貌和河湖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同时统筹协调湖泊与入湖河流的管理保护工作,确定湖泊管理保护目标任务,组织制定“一湖一策”方案,明确各级湖长职责,协调解决湖泊管理保护中的重大问题。
《意见》明确了全面落实湖长制的主要任务,包括严格湖泊水域空间管控,强化湖泊岸线管理保护,加强湖泊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同时,湖泊所在市、县、乡要按照行政区域分级分区设立湖长,实行网格化管理,确保湖区所有水域都有明确的责任主体。并通过湖长公告、湖长公示牌、湖长APP、微信公众号、社会监督员等多种方式加强社会监督,使责任主体更加明确、管理方法更加具体、管理机制更加有效。
“河长制带来河长治”,许多人用这句话形容一年来实行河长制的效果。在过去的近1年里,不少河湖实现了从“没人管”到“有人管”、从“多头管”到“统一管”、从“管不住”到“管得好”的转变,中央确定的2018年年底前全面建立河长制湖长制任务有望提前完成。未来我国将严格湖泊水域空间管控,强化湖泊岸线管理保护,加强湖泊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开展湖泊生态治理与修复,健全湖泊执法监管机制。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