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推进垃圾分类产业化发展破解“垃圾围城”仍需久久为功

2018/3/9 10:34:08
34085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编辑:稻米
关键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垃圾分类制度
导读: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是近几年来各个城市努力在做的事,是社会和政府关注的事,也是今年两会关注的实事之一。
  【中国环保在线 固废处理】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是近几年来各个城市努力在做的事,是社会和政府关注的事,也是今年两会关注的实事之一。如何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对此,各大城市在探索,两会代表也在为此积极建言献策。

推进垃圾分类产业化发展 破解“垃圾围城”仍需久久为功

 
  据新华社新媒体专线报道,中国大中城市每年约产生2亿吨生活垃圾,“垃圾围城”警钟已鸣。对于垃圾处理而言,垃圾分类为后续的科学处理提供基础,有助于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面对生活垃圾的几何式增长,垃圾分类是破解“垃圾围城”的一个有效办法。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是近几年来各个城市努力在做的事,是社会和政府关注的事,也是今年两会关注的实事之一。
 
  2017年3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发布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确定北京、天津、上海等46个城市作为重点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2020年底要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
 
  “强制”一词的提出意味着垃圾分类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同时,《方案》还实现了垃圾分类工作思路上的重大转变,明确了“2020年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的目标。命题已然给出,目标已经确定,而如何解题才是关键所在。尽管在《方案》中明确提出了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但是目前,我国法律体系中并没有针对生活垃圾分类的针对性措施。
 
  从目前看来,垃圾分类不缺技术,各种先进系统、智能设备层出不穷;同时也不缺措施,近年来,各地在垃圾分类上探索出不少创新举措,厦门、杭州、成都等地的“互联网+垃圾分类”模式正得到快速应用。
 
  《方案》对于生活垃圾分类方式并没有提出固定的模式,而是要求各城市结合本地实际出台办法,这一点有利于推动垃圾分类的落地。在日前召开的两会期间,九三学社中央相关负责人表示,“垃圾分类制度必须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
 
  目前,我国12个城市已制定建立垃圾分类地方法规或政府规章,24个城市已出台垃圾分类工作方案。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实际操作需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虽然垃圾分类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市民垃圾分类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但具体到分类成效,仍难如人意,完全落实垃圾分类在中国依旧任重道远。
 
  《方案》明确选择以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为主体范围,为垃圾分类工作在收集这一环节上找到了更为便捷的突破思路。只不过,从知到行,从愿意分类、会分类到真正主动分类,其间还有不小的距离。如何突破这一环节的阻碍,也是完全落实垃圾分类工作的关键。这一点,也引起两会代表们的深思。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晓红看来,目前,多数试点城市建立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收费制度,因为体制不健全、收费标准不科学、征收主体不明确和公众环境意识较差等诸多障碍,尚不能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形成有效激励约束机制。
 
  为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还需运用利益杠杆、行政监督、立法强制、细化引导等多种手段。在落实过程中,经济手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陈晓红建议,“分步骤、分层次、有目标”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收费制度。如果把垃圾分类作为一个产业来抓,将更能发挥市场机制在垃圾分类落实过程中的实效。
 
  短时间内,我们通过强制手段与激励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让垃圾分类取得更好成效,关键还在于细化落实,严格执行,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带来生产、生活观念的持续变迁。

热门评论

上一篇:餐厨垃圾处理转向主动布局 行业迎来提质增长期

下一篇:垃圾分类说易行难 做好这道“必答题”尚需时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