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聚焦3.15:扒一扒环保产业那些不得不打的“假”

2018/3/15 14:03:09
44836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编辑:老崔
关键词:环保设备315
导读:今年的3?5晚会将重点关注哪些领域,又将为我们呈现怎样的新意?届时自会水落石出。在此之前,我们要说一说环保产业中那些不得不打的“假”!
  【中国环保在线 一周看点】今天晚上八点,备受关注的中央电视台“3·15”晚会将在央视财经频道与观众见面。今年的3·15晚会将重点关注哪些领域,又将为我们呈现怎样的新意?届时自会水落石出。在此之前,我们要说一说环保产业中那些不得不打的“假”!

聚焦3.15:扒一扒环保产业那些不得不打的“假”
 
  又是一年3.15,又有哪些假冒伪劣产品原形毕露,成为人人喊打的对象?这个要等晚会揭开谜底。不过,中国环保在线认为,是时候将环保行业的“假”打一打了。
 
  监测数据之假
 
  近些年,关于环保监测数据造假的新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譬如在空气质量监测站周边洒水,监测点周围禁止车辆通行,为监测仪器“戴口罩”……不断刷新着着民众的认知。
 
  在假数据的幕布之下,企业少交了排污费,不用承受高额的处罚,不少地方的环境考核也从不合格直接飙升至合格乃至,让环境监测的眼睛作用逐渐失灵,环境被受污染,民众承受心肺之患,可以说,既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又对国家质量型经济发展造成巨大掣肘。
 
  于是乎,2017年9月出台的《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地方党委和政府要建立健全防范和惩治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并对防范和惩治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负领导责任。
 
  环境保护部部长李干杰在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调研时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提高认识,创新思路,着力打造环境监测的“国家队”,确保数据的“真、准、全”。
 
  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司司长刘志全也于不久前指出,为强化社会和公众监督举报,各地环保部门已将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和人为干预行为纳入当地“12369”举报受理平台。
 
  “不要在数据上耍小聪明,要扎扎实实推进环境质量的改善,” 刘志全说,“地方要承担起防范弄虚作假和干扰采样的领导责任,发现数据造假,地方不仅要处理,还要举一反三,要向社会公开曝光。”
 
  竞争低价之假
 
  “偏离项目成本的恶性竞标竞争现象,已经严重损害了环保行业的整体利益,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和警惕。”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博天环境董事长赵笠钧说。
 
  近年来,由于经济结构调整,不少行业景气度下降,而环保行业吸引了大量的资本和企业蜂拥而入,从而出现“先低价拿标抢占市场份额,项目运行后再提价”的怪象,且招投标过程中,不看技术只看价格,一味追求低价中标的现象愈演愈烈,导致环保行业陷入恶性循环。
 
  “低价”恶性竞争之假,危害极大。中国环保在线认为,如果不加以遏制,劣质竞争很容易将优胜劣汰理念演化为“优汰劣胜”,对于环保行业长远的健康发展危害深远。
 
  赵笠钧指出,其实了解哪家企业技术如何的,是行业里的人。希望能发挥行业作用,对企业进行评价评级,对行业秩序产生更积极的影响。
 
  无论是行业内人士对于低价竞争的态度,还是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的两会提案,都已将低价竞争推上了“断头台”,维护行业发展秩序,抵制低价竞争势在必行!
 
  同质现象之假
 
  有人说,中国环保产业万亿市场蓝海中,未能出现千亿级别企业的一大原因是低价恶性竞争,实际上,还有一个原因:环保企业缺乏过硬的技术,技术同质化严重,高附加值产品较少。
 
  环保部大气管理司司长刘炳江曾明确指出,“由于我国环保产业总体上与经济社会环保要求还不完全相适应,环保企业良莠不齐,仍存在小、散企业运用低质低价技术鱼目混珠,扰乱市场的迹象。
 
  环保市场的蓝海太大太诱人,在吸引良性资本的同时,也难免滋生一些不好的因素,譬如质量参差不齐,产品风格互相抄袭,导致同质化现象严峻。尤其是不具备自主设计能力的中小企业,只注重扩大经营,不注重产品的设计和质量,也缺乏科学的营销战略。
 
  中国环保在线认为,国家层面有必要对市场鱼龙混杂的情况进行打击,强化对环保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保护好那些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环保公司,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国环保产业和环境治理的健康发展。

热门评论

上一篇:大事!李干杰被任命为生态环境部部长(附简历)

下一篇:重磅丨环保部不再保留!国务院拟组建生态环境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