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九载牢筑滇池治理体系三年攻坚擦亮“高原明珠”

2018/5/18 11:46:58
58603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编辑:稻米
关键词:水处理技术水污染防治
导读:从九年来的不懈坚持到继续挺进的“三年攻坚”,从制度建设到技术攻坚,滇池这个高原明珠正在焕发新的光彩。
  【中国环保在线 地方新闻】滇池是我国“三湖”治理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国对于滇池治理的脚步从未停息。从九年来的不懈坚持到继续挺进的“三年攻坚”,从制度建设到技术攻坚,滇池这个高原明珠正在焕发新的光彩。
 
  滇池是西南大湖,中国第六大淡水湖,是镶嵌在滇西南的“高原明珠”。然而,近年来复杂的富营养化成因致使这颗璀璨的明珠蒙尘,使其成为云贵高原湖区大型重污染浅水湖泊的典型代表,也成为我国“三湖”治理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我国对于滇池治理的脚步从未停息。
 
  “一河一策”牢筑水环境制度体系
 
  自2008年起,昆明市委、市政府以加快滇池治理为突破口,在全国范围内将河长制纳入地方法规,在滇池流域全面实行河(段)长负责制,为擦亮明珠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2017年以来,昆明市全面深化河长制,推动滇池流域河道水质持续向好。日前,《滇池保护治理“三年攻坚”行动盘龙江“一河一策”实施方案》的落地,再一次牢筑滇池的水环境治理制度体系。
 
  分段监控、分段管理、分段考核、分段问责,滇池治理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严密精细。与此同时,近日在草海大坝亮相的滇池流域河长制公示电子屏为市民实时展示了36条出入滇河道的市、区级河长名单以及上个月河道水质情况,促进了公众参与和监督。接下来,针对汇入滇池的每一条河流,“一河一策”的实施方案将实现更为科学的治理。
 
  集成技术体系攻克治理难题
 
  在滇池的治理过程中,我国凭借技术手段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污染难题。
 
  2012年,国家水专项“滇池流域农田面源污染综合控制与水源涵养林保护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课题获得立项。六年的持之以恒,160多名科技人员的技术攻关,滇池流域治理力破面源污染治理难题。
 
  与此同时,“十二五”期间,面对滇池流域天然水、外调水、再生水“三水”共存的复杂格局,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启动了“滇池流域水资源联合调度改善湖体水质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课题(2013ZX07102-006)。
 
  课题的进行构建起流域水资源优化分配利用及湖泊水质改善集成技术体系,解决了流域水资源系统的时空分配不均问题,突破了水资源多尺度动态优化调控在效率和精度上的技术瓶颈,提升了滇池水质,支撑了滇池2017年全湖水质提升为Ⅴ类、蓝藻水华由重度逐步过渡为中度。
 
  现场督查强化治理责任
 
  在滇池保护治理“三年攻坚”行动的推进中,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共成立了5个督查组,对盘龙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区域至少开展每月两次的现场检查。
 
  通过现场督查的形式,滇池治理的责任将得以进一步压实,治理成效也将得到切实保障。
 
  “三年攻坚”行动是滇池水质继续提升的助推器。各项工程建设、新增调蓄池建设、河道清淤等实实在在的措施将让攻坚行动走得更加深入人心。
 
  生态补偿机制对症跨界水污染
 
  近年来,为保障各支流水质,推进滇池治理,遏制跨界水污染,云南省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污染,谁补偿”的原则,建立起河道生态补偿机制。既压实了各相关县区的治理责任,也切实增强了入滇池河道污染治理力度。
 
  从“要我治理”到“我要治理”,滇池36条出入滇池河道的水环境、生态景观得到有效改善。《实施方案》提出,将实行水环境全流域系统治理,在3年内实施57个重点工程,使盘龙江各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今后,从入滇池河道、滇池周围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的截污导流,滇池治理的力度将继续加强。
 
  从九年来的不懈坚持到继续挺进的“三年攻坚”,滇池这个高原明珠正在焕发新的光彩,也将为中华大地再现“一线平分秋色”的无限风光。

热门评论

上一篇:国务院考核湖南2017年度实行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情况

下一篇:臭氧污染即将“粉墨登场” 多地打响防治攻坚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