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改写供水格局逾150亿立方南水释放积极信号
- 2018/6/19 15:01:41
- 65415
-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 编辑:筱阳
- 关键词:南水北调供水设备
【中国环保在线 污水处理】来自媒体报道消息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近4年来,京津冀豫沿线沿线受水省市供水水量有效提升,居民用水水质明显改善。而在保障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同时,华北地区的地下水水位下降趋势得到遏制,部分城市地下水水位开始回升。
4年前,历经10余年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一渠连万家,共饮丹江水。从湖北丹江口水库自流引水,清冽的丹江水从这里奔涌而出,沿着千里长渠一路北上,流过中原、奔入京津。截至日前,这条干线全长超过1400公里的供水线,仅从陶岔渠首调水入渠水量就已达150亿立方米。
运行安全平稳是南水北调工程发挥效益的前提。工程全面通水两年多来,受水地区水资源保障能力得到了极大改善。南水北调中线建设管理局介绍,通水以来,北京、天津、南阳、平顶山、郑州、石家庄、保定等18个大中城市因此项工程而受益。当前,已有超过5300万人喝上了“南水”,从根本上改变了北方受水区供水格局,成为京津和沿线不少大中城市的“主力”水源,极大提升了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
在工程设计之初,南水北调是作为补充水源的,而目前,南水北调成为了很多城市的主力水源。其中,北京受益人口达1100万人,城区供水中“南水”占比超过七成。“南水”不仅为北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必要水源,也为城市副中心、首都新机场等重大项目提供了水资源保障。同时,通过替代密云水库向重点区域城市河湖适当补充清水,与现有再生水联合调度后,增强了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
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为各受水区压采地下水提供了条件。长期以来,我国北方一直处于严重缺水状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的五分之一,很多城市生活用水主要依靠开采地下水。公开资料显示,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省市的地下水位已开始回升,累计压减地下水开采量超过7.54亿立方米。
千里调水,水质是关键。监测显示,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4年来,各项水质指标稳定达到地表水标准Ⅱ类以上。沿线受水区市民普遍反映自来水水质明显改善,水碱减少、口感变甜。为保证一渠清水北送,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及沿线地区2003年以来,在水源区累计关停并转污染企业1000多家,在总干渠水源保护区否决了600多个因存在污染风险的拟建项目。建成了大批工业点源污染治理、污水垃圾处理、水土流失治理等项目,促进生态隔离带建设。
而在实现水源区县级及库周重点乡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全覆盖的同时,南水北调中线沿线各省采取了强有力的治污环保措施,诚如按照湖北生态红线管控要求,尤其在一类管控区禁止任何形式的开发建设活动,不得发放排污许可证。在一渠碧波的润泽下,中原大地勾勒出越来越多人水相谐的美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关停并转了数千家污染严重的企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发展一批新型生态环保产业。
据测算,东中线受水城市每年将增加工农业产值近千亿元。纵贯北国的这条新水脉,两年来不仅有效保证了沿线城镇居民用水,还进一步促进受水区节水工作的开展,带动受水区发展节水行业,限制高耗水行业发展。除此之外,中线工程在保障水安全、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优化配置水资源等方面发挥了社会、经济、生态等综合效益。通过水源置换和优化配置,各地利用“南水”向农业和河道补水,也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河湖生态环境。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